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三苯氧胺上调乳腺癌细胞自噬水平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实验研究
  • 项目名称:三苯氧胺上调乳腺癌细胞自噬水平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实验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165
  • 申请代码:H162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侯意枫
  • 负责人职称:副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三苯氧胺被广泛地应用于绝经前激素敏感型乳腺癌的内分泌一线治疗。在初治的乳腺癌患者中,三苯氧胺的有效率可达70%,但最终50%左右的患者会对其产生耐药,如何提高三苯氧胺的临床疗效,一直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三苯氧胺在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同时,还可以上调细胞自噬的水平。而自噬所具有的双重特性及其与凋亡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如何确切评价自噬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难点。本研究拟运用分子标记、免疫印迹、siRNA干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体内,体外两个角度去探讨自噬对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敏感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主要涉及MAPK家族信号转导通路和LC3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从而不仅为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潜在的作用靶点,而且为可能的新的内分泌治疗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结论摘要:

三苯氧胺被广泛地应用于绝经前激素敏感型乳腺癌的内分泌一线治疗。在初治的乳腺癌患者中,三苯氧胺的有效率可达70%,但最终50%左右的患者会对其产生耐药,如何提高三苯氧胺的临床疗效,一直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三苯氧胺在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同时,还可以上调细胞自噬的水平。而自噬所具有的双重特性及其与凋亡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如何确切评价自噬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难点。本研究运用分子标记、免疫印迹、siRNA干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MCF-7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初步明确了自噬对乳腺癌细胞的保护作用,抑制细胞的自噬水平,可以提高三苯氧胺所导致的细胞凋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家族的ERK,JNK及P38等通路有关。此外,三苯氧胺所引起的细胞自噬水平升高可能还和雌激素受体有关。相关研究结果已整理成文并投稿。在完成本研究的过程中,1名硕士研究生以此为学位课题,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学位。期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另一相关SCI论文业已投稿。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同期研究,为本项目部分资助课题)。综上所述,我们基本上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但由于本研究主要以体外实验为主,尚缺乏体内实验和临床资料的支持,所以本研究的相关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侯意枫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