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研究表明,除非极端饱水或者干旱的条件,热带地区史前遗址中的大植物遗存在酸性土壤中保存状况都不是很理想,这也造成我们对中国热带地区史前植物利用、农业起源和传播缺乏了解。但植硅体和淀粉粒等微体化石却在考古遗址出土的器物表面残留物及动物(包括人)牙结石中保存良好。近年来,淀粉粒分析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为进行中国热带地区史前植物利用历史提供了技术支持。参照国际热带地区史前农业研究的成果,史前的中国热带地区,尤其是岭南地区被假定为以块根块茎类为主的芋作农业起源地。课题拟广泛收集中国南方块根、块茎类植物进行淀粉粒分析,寻找各科属的判别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岭南地区距今10000-4000年的4个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的表层残留物、文化层沉积物和动物牙结石进行淀粉粒分析,以此了解史前岭南地区的植物利用情况,为上述假说提供证据,也更近一步为探讨热带地区人类适应及农业起源与传播提供直接证据。
archaebotany;modern reference collection;subsisitence strategies;rice farming spread;Lingnan Region
本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对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的岭南地区现生植物的淀粉粒形态分析,以及基于现代数据库,对考古遗址提取到的古代淀粉粒进行鉴定,以对缺乏大植物遗存的岭南地区史前植物利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三年的工作,我们完成了南方,尤其是南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共16科34属43种植物的淀粉粒形态数据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对广东台山新村遗址、高明古耶遗址、深圳咸头岭遗址、英德牛栏洞遗址进行了样品采集,重点分析了新村遗址出土器物和文化层沉积物的植硅体和淀粉,以及古耶遗址丰富的大植物遗存。对岭南史前的植物利用方式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稻作农业进入岭南,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时间比较晚,至少在距今5000年前后还未有水稻遗存的发现;2)在稻作农业进入岭南以前,人类主要的植物性食物可能以棕榈类的西米为主,辅以一直使用的马蹄、慈菇、莲藕等块根块茎类植物。本项目共发表SCI论文5篇,接受2篇,中文核心论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