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类星体发射线的统一规律性及其应用
  • 项目名称:类星体发射线的统一规律性及其应用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11073019
  • 申请代码:A03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董小波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我们最近对光学、近紫外波段类星体宽发射线(MgII等)的研究表明,发射线在强度等方面的变化主要由爱丁顿比(L/L_Edd)决定。我们将基于一致性选取的SDSS类星体光谱大样本,继续研究类星体紫外波段(高电离)发射线(Lyα、N V、C IV等)的规律,特别是C IV λ1549线轮廓变化的规律,它的外流成分与位力化成分之间的联系,Baldwin效应及其三种二阶效应的起源,N V/C IV、FeII/MgII这些常用作金属丰度或丰度比指标的发射线线比的变化规律等。然后我们将力图提出一个物理模型来统一解释这些现象性规律。我们还将定标基于C IV等紫外发射线来估计黑洞质量的公式,定标发射线比与金属丰度比之间的关系,探索类星体的宇宙学演化、类星体周围气体环境的化学演化。

结论摘要:

丰富的光学、紫外发射线是类星体的定义性特征之一。对类星体发射线规律以及发射线区性质的研究,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比如,通过发射线可以研究类星体外流,研究周围气体的金属丰度、增丰历史和寄主星系的恒星形成历史等。本项目从SLOAN数字巡天的大样本出发,研究了类星体C IV λ1549、C III] λ1909以及Fe II等发射线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发现了C IV λ1549线轮廓变化的规律,它的外流成分与位力化成分之间的联系,类星体中宽线区(由C IV线表征)与窄线区(由[O III] λ5007表征)外流的联系、Baldwin效应的起源等。我们提出了一个物理模型(BLR和inner NLR气体云的柱密度分布受爱丁顿比控制)来统一解释这些现象性规律,以及一个光变模型来解释窄发射线的Baldwin效应。我们还讨论了基于各种发射线来估计黑洞质量的系统偏差问题以及困难。发表了SCI论文9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1
董小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