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巨灾风险债券理论与应用研究,构建适合我国的巨灾风险债券最优运作模式,探讨巨灾风险债券定价机理及调整方法,整合巨灾风险债券、再保险与巨灾保障基金三位一体的巨灾风险转移体系,综合考虑偿付能力规定、会计准则、税收法律等诸多因素对巨灾风险债券的发展影响,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巨灾风险债券制度支持方面的经验,建立保障其良性运转的合理制度安排,为完善巨灾风险管理技术,弥补传统保险与再保险承保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定量分析标准,对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有重大意义。
课题在综合研究巨灾风险债券发行机制的基础上,一方面分析了对巨灾风险债券的需求,并扩展性地探讨了纳入巨灾风险债券之后的最优巨灾风险保障组合;另一方面对已发行的巨灾风险债券的运行模式及影响运行模式效率的重要因素,包括核心环节SPV,契约条款设计等内容进行了探究,对巨灾风险债券和再保险的风险转移效率进行了定量的考查和比较。通过分析巨灾风险债券定价的特殊性和一般程序,从不同角度对巨灾风险债券的定价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全面的总结。包括按照金融定价模型分为均衡定价模型和无套利定价模型;按照巨灾风险债券的特殊性分为完全市场定价模型和不完全市场定价模型;从研究切入角度分为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一方面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对导致巨灾风险债券发行不畅的"溢价之谜"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另一方面引入中国的洪水和地震损失数据,探讨了中国发行地震债券和洪水债券的定价方法的适用性和运行模式的适宜性,并对债券的价格敏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发行巨灾风险债券发展的相关政策理论和在巨灾风险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完成课题论文11篇。专著一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3次。培养博士生2人,硕士生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