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PET/CT功能形态复合成像技术动态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演变的实验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PET/CT功能形态复合成像技术动态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演变的实验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2810
  • 申请代码:H022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赵全明
  • 负责人职称: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和易损斑块的早期无创检测对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无理想方法。通过动脉内膜拉伤和间断高脂饲养制造动脉粥样硬化的兔模型,用他汀治疗稳定斑块,药物激发方法诱发易损斑块产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用PET进行活体功能成像,FDG摄取值(SUV、TNTR)评价斑块炎症程度;CT成像评价管壁重构、斑块CT值、管腔血栓与狭窄。病理、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分析血栓、斑块病理分型、纤维帽/脂核比值、斑块细胞成分(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和炎症因子(TNF和MMP9)的分布与表达。通过对动脉粥样斑块不同发展阶段(脂纹、复合斑块、破裂斑块、斑块消退与稳定)、斑块破裂组和非破裂组、他汀组与非干预组PET/CT信息比较,与病理组化及分子生物学参数相关性分析,探讨粥样斑块动态演变的PET/CT成像特点,阐明复合成像技术检测易损斑块的作用和机理,提出斑块危险积分和分层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结论摘要:

在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基础上,用他汀治疗稳定斑块,药物激发方法诱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用PET进行活体功能成像,FDG摄取值(SUV)评价斑块炎症程度;CT成像评价管腔血栓与狭窄。病理、免疫组化和RT-PCR分析血栓、斑块病理分型、纤维帽/脂核比值、斑块细胞成分的分布与表达。该课题实际完成了66 只实验动物的模型制作,47次PET/CT 活体显像检查,所有主动脉样本病理、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分析。同时还增加了MRI检测血栓和易损斑块的研究。结果如下(1)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发展阶段(基线水平,高脂喂养中期,喂养结束,药物诱发后),SUV随着病变的进展而明显增加。(2)药物诱发试验前,易损斑块组FDG摄取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3)药物诱发试验后,血栓组SUV明显高于无血栓组。(4)他汀治疗和停止高脂饮食降低斑块炎症程度,抑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减少斑块破裂。他汀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率为18.2%(2/11),明显低于高脂组的72.3%(8/11)。(5)SUV可以预测斑块破裂和血栓事件的风险。将诱发试验前所测SUVmean绘制成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98 (p<0.001),当SUV界值为0.882时,预测血栓事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88.5% 和75.4%。增加部分显示, MRI能够活体检测斑块和血栓,区分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赵全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