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 动物种类达全国50%以上, 动物粪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放线菌资源。为开辟放线菌研究新领域和寻找发现药用先导化合物的新资源,本课题组与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姜成林教授课题组合作,对从3种西南地区特有的动物大熊猫、斑马和竹鼠粪便和竹虫虫体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的放线菌进行系统筛选。通过抗肿瘤和抗菌两种活性筛选模型结合化学筛选方法优选出5株有较强生物活性,且代谢产物丰富的菌株。拟通过活性跟踪的方法利用色谱学技术对其活性成份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学技术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体外活性测试;对活性菌株作分类鉴定。从这五株动物粪便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或抗菌活性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含量较多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改造和衍生化,对其活性构效关系进行探讨。为开发抗菌和抗肿瘤新药提供先导化合物;为开发利用我国微生物资源提供新思路。
actinomycetes;animal feces;cytotoxicity;antimicrobial activity;new compounds
本课题对7株分离自动物粪便的放线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同时在本课题经费支持下对一株姜氏菌和一株土壤菌进行了代谢产物的研究,从9株菌中共分离得到123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37个。对分离得到的32个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株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试,8个化合物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中4个母核为5/8/5骈合,连有一个C15/C16侧链的三环二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结构新颖,活性较强。对得到的28个化合物分别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6个化合物显示了对两株革兰氏阳性菌Bacillus subtilis 和 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抗菌活性。此外,化合物48和96在10 uM浓度下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性因子IL-1b, IL-6, TNF-a, IFN-g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分离自白眉长臂猿粪便的菌株100313能产生鼠李糖苷酶具有特异性转化鼠李糖活性。这些研究工作,为动物粪便放线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