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花卉的引种驯化对于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的研究一直较为缺乏。本项目从光合生理、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方面对高山植物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甸角蒿为典型的阳生植物,对生长光强的适应表现出较大可塑性,这种响应塑性主要是通过叶片形态、生化效率和叶氮分配改变来实现,相反黄花杓兰不能适应强光,40-60%的全光照最适宜其生长。虽然中甸角蒿与黄花杓兰的最适光合温度相差不大,但中甸角蒿光合作用对温度适应范围更宽(12-28℃),而黄花杓兰较窄(15-25℃)。较高的气温导致黄花杓兰的光合酶活性下降,同时增加了叶片的水汽压差,降低了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高温(30oC)下,中甸角蒿的60条表达序列标签(EST)被诱导,其中50条已知基因分别参与信号转导与转录、抗逆反应、光合作用、代谢与能量、蛋白质合成与转运、蛋白质命运、细胞结构和细胞生长等过程。角蒿属植物对氮素的要求较高(220-230mg/kg),而对磷的需求较低,对水分的需求是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低于此值则不能够正常生长。项目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5篇。这些研究结果为角蒿和杓兰的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英文主题词Incarvillea zhongdiannensis; Cypripedium flavum;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