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R-ABL融合基因是慢粒发病的主要原因,现认为也存在于部分急淋患者。申请者前期研究表明 BCR-ABL亚型在慢粒及急淋患者中分布存在差异,且P190亚型预后较P210差,但其致病机制差异尚缺乏研究。RAC鸟苷酸环化酶家族已被证实在造血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且在BCR-ABL不同亚型中表达存在差异。以此为基础,本研究通过对不同BCR-ABL亚型慢粒及急淋患者RAC家族及其下游通路信号分子的检测,探讨BCR-ABL不同亚型在致白血病过程的差异与RAC家族调控的关系;此外,通过对治疗后缓解及复发患者的随访及监测,对RAC家族在药物治疗后调控进行了初步探讨。本课题通过对BCR-ABL亚型致病机制差异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白血病致病机理提供基础,不仅有可能在融合基因下游寻找到新的的分子标志,有助于病人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甚至早期诊断,还有可能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白血病治疗开启新篇章。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BCR-ABL Fusion gene;PAK1 Gene;
本课题通过对表达谱芯片检测,筛选BCR-ABL亚型重要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CR验证,并对其中的PAK1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探讨了BCR-ABL不同亚型致白血病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成果如下 1. 一步法实时荧光检测RT-PCR BCR-ABL亚型,提示在CML慢性期、CML急变期及ALL三组间BCR-ABL亚型分布有差异,BCR-ABL亚型差异可能是导致疾病进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2. 对P210阳性CML及P190阳性ALL各6例采用NimbleGene杂交系统进行表达谱芯片检测。通过进一步PATHWAY、GO及HUB分析,在大量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以下待验证基因ALL相对CML上调基因LEF、JUP、CD792,下调基因 PAK1、LCK、MEFV、SERPINB1、DNTT、ITGAM。 3. RT-PCR验证。收集P210+CML初发患者并对应其分子生物学缓解患者120例,P190+ALL患者80例,其中20达分子生物学缓解。设计9个待验证基因引物及管家基因ABL引物,采用一步法RT-PCR进行9个基因的相对定量检测。P190+ALL与P210+CML相比,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CML治疗缓解后与初发患者相比,上调的有LCK、MEFV、SERPINB1、ITGAM、LEF、JUP、CD792,而PAK1基因表达下调。ALL治疗后与初发患者相比,上调的有PAK1、LCK、MEFV、SERPINB1、ITGAM,表达下调基因有DNTT、LEF、JUP、CD792。 4. 基因功能验证对PAK1进行进一步表达验证机基因功能分析。Western-plot及FISH检测证实,PAK1在治疗前CML中较ALL上调,治疗后,较治疗前,在CML中有所下降而ALL中上升。RNA干扰抑制后对比,对k562及Jurkat细胞系的增殖调控有差异。提示PAK1基因可能是BCR-ABL不同亚型致白血病差异的重要原因。 总之,在该项目资助下,本课题组全面探讨了BCR-ABL融合基因不同亚型在CML及ALL中的分布差异及其在致白血病差异中的重要原因,发现PAK基因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并进行了深入探讨。目前已有两篇SCI论文、两篇Medline论文发表,国际会议获奖一次,培养研究生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