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下辽河坳陷古近纪玄武、粗面质火山-侵入岩与华北东部岩石圈转型
  • 项目名称:下辽河坳陷古近纪玄武、粗面质火山-侵入岩与华北东部岩石圈转型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872050
  • 申请代码:D02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9-01-01-2011-12-31
  • 项目负责人:吴昌志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08
中文摘要:

华北东部岩石圈的厚度和性质在中、新生代发生剧烈变化。岩石圈的减薄作用完成于晚白垩世末-古近纪,新生代以来又有一定增厚。但是,华北东部岩石圈由减薄向增厚的拐点及当时的岩石圈性质、壳幔作用过程和大陆动力学机制尚存争议。造成以上分歧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的岩浆产物多被深埋于新生代沉积盆地内,前人未能系统取到样品。本项目在确定下辽河坳陷晚中生代以来火山喷发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对古近纪由拉斑到碱性和过碱性连续演化玄武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结合年代学工作,本项目发现古新纪房身泡期玄武岩在厚度、岩性、成份、源区特征等方面明显不同于此前的中生代火山岩,也明显不同于始新世以后的碱性玄武岩,并具有极低的Pb同位素组成。因此,古新世是下辽河坳陷乃至华北东部岩石圈转型的拐点。此外,项目研究了始新世粗面质火山-侵入岩及正长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并结合全岩Sr-Nd-Pb-Hf同位素特征,发现了粗面质岩石锆石同位素与全岩Nd-Hf同位素的反解耦现象。初步结果表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循环与下辽河坳陷及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密切相关,但具体行过程和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摘要:

英文主题词trachyte; basalt; lithosphere thinning;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Xiaoliaohe depression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 会议论文 11
期刊论文 7
吴昌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