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 项目名称: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 批准号:90409019
  • 申请代码:H281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颜贤忠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门研究生物系统的组学方法。它通过对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和模式识别方法,动态监测生物体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而反映出机体对外界的病理生理刺激和药物毒性作用的应答。这种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谱的模式变化可以作为毒性损伤的评价指标。本课题拟采用已经初步建立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以中药十八反中"诸参辛芍反藜芦"中的藜芦单味药以及藜芦与细辛、人参、

结论摘要:

本课题利用代谢组学这一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手段,对复方中药附子理中丸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不同剂量的生附子、黑顺片以及三种主要双酯型二萜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对大鼠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尿液、血浆和脏器提取物的核磁共振及气-质联用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了毒性作用造成的代谢变化,主要表现在牛磺酸等一系列代谢物的急剧变化,表明了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对心脏和大脑提取物的分析进一步表明了附子及其生物碱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了考察复方的减毒增效作用机理,我们进而研究了新乌头碱与甘草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甘草次酸及干姜水煎液合用对大鼠代谢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大鼠尿样和血样的核磁共振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甘草次酸预处理或同时给药都能够减小新乌头碱导致的代谢变化。新乌头碱与干姜水煎液合用以及与干姜水煎液和甘草次酸合用都能够减小新乌头碱导致的大鼠代谢变化,但后者效果更显著。本课题的结果表明代谢组学技术在研究复方中药的毒性作用方面能够得到与传统方法一致的结果,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发现与作用机理相关的特征代谢物。这表明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5
  • 0
  • 2
  • 0
相关项目
颜贤忠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