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尾琵甲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民间常用的一种药用昆虫,用于发烧、疥疮、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近年来,受生境减少和人为过度捕捉的影响,数量正在锐减,并且遗传背景信息的缺乏直接影响着该昆虫的保护和人工培育。本项目拟通过全分布区采样,对喙尾琵甲开展形态变异和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从形态上,探讨其形态变异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联合线粒体和核基因片段开展谱系地理学研究,阐明喙尾琵甲遗传分化的格局及成因;同时,将形态变异、分子谱系、地理和环境因子相结合,推测喙尾琶甲可能的起源区域和扩散路线及与近代人类迁移的关系,最终揭示该昆虫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原因,以及种群遗传分化和空间分布的关系,为揭示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提供线索,为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该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昆虫的遗传资源提供科学指导,并为人工引种繁育奠定理论基础。
英文主题词B. rhynchopetera;phylogeography;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tDNA;Tanaka-Kaiyong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