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眼压是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眼底光感细胞损伤性致盲的主要原因。寻找合理有效的高眼压调控手段是减低青光眼致盲率的关键。房水存在与流动的力学意义在于调节眼压,支撑眼结构。眼内房水流动分为眼前节和眼后节两部分。以往研究对眼前节房水流动与青光眼疾病的关系关注较多,而对眼后节房水跨膜流动与眼病的关系研究不足。本项目拟通过了解眼后节房水流动机制和吸收规律为启动眼后节房水流动降低高眼压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研究内容包括1)分别对离体和在体动物眼球控压、控量注入染色剂后分时序冷冻,超薄切片,和以小动物核磁共振增强成像方法相结合获取眼后节房水通道和流动状态的图像信息数据集;2)用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获取眼后节房水流动通道的空间结构构象;3)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房水跨膜流动的状态参量。本研究对眼球内部视网膜伤后脱落等力因性疾病的认识也有帮助。
ocular posterior segment;aqueous humor flow;intraocular hypertension;;
持续高眼压是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眼底光感细胞损伤性致盲的主要原因,寻找合理有效的高眼压调控手段是减低青光眼致盲率的关键。 本研究首先利用微量注射泵设计实验装置,离体探索眼后节房水流动通道,研究发现无染色剂流至眼后节;在体实验发现,染色剂能够到达角巩膜缘处。由于房水最终通过血管吸收,因此,本研究通过小动物CT和相称成像两种方法,建立了三维眼球血管网,获得了眼球血管网的五级分级结构,同时,对二维图像微血管密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眼底微血管最为密集,眼球前赤道部的微血管密度最低,因此,眼球后部更利于房水的吸收,本研究为房水引流物植入术的引流地点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然后,我们比较了在眼球三个不同部位引入医用硅胶管降眼压的效果,研究发现利用硅胶管将房水引流至不同部位降眼压效果不同,眼后节组降眼压幅度明显高于赤道部组,赤道部组明显高于角膜缘组。将房水引流至眼后节,容易形成较大而扁平滤过泡,对房水的吸收率较高,降眼压效果明显。角膜缘附近因血管分布密集,较赤道部和眼后节更易纤维化,不能起到长期降眼压的作用。 最后,为了研究小梁网结构对房水流动的影响,我们利用双光子共聚焦技术,研究了小梁网的真实结构,研究发现随着眼压的升高,小梁网的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当80mmHg保持24小时后,小梁网的微观结构很难辨别,孔隙减小,严重影响房水外流。同时我们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眼前房的房水流动进行了测量,获得了房水流动的速度场;为了研究小梁网结构变化对房水流态的影响,我们基于兔眼前房的真实形态,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研究发现小梁网处的渗透系数减小时房角和瞳孔间隙处的流速会减小,房水外流困难。 本研究为了解眼后节房水流动机制和吸收规律及启动眼后节房水流动降低高眼压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