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控制着亚洲东部的气候,探讨其演化规律对了解该区气候环境演变趋势有重要意义。而其形成和早期演化的记录对于了解其演化规律具重要价值。ODP 1148站沉积物岩芯提供了超出30Ma的连续的南海自形成以来的整个历史记录,同时也记录了东亚季风的形成和早期演化历史。本研究拟对ODP 1148站沉积物30Ma以来的岩芯按5万年左右的分辨率分析其碎屑组份和自生组份的主、微量元素以及碎屑组份的Sr、Nd同位素组成,构建起30Ma以来高分辨率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重建其输入物源区的变化以及源区陆壳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以及海水化学组成、表层海水生产力的变化等记录;在此基础上解析出同步的海、陆气候环境演化的信息,据此判别东亚季风气候起源在海洋记录中的标志,重建东亚季风形成及早期演变的记录。这些记录对于更好了解东亚季风气候的演变规律,了解其对区域构造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早期演化记录对于更好了解这个控制着亚洲东部的气候系统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价值,ODP 1148站沉积物岩芯时间跨度超过30Ma,记录了东亚季风的形成和早期演化历史。本研究主要对ODP 1148站沉积物早中新世(23Ma)以来的岩芯按5万年左右的分辨率同步测量其碎屑组份和自生组份的主、微量元素和部分组份的Sr、Nd同位素组成,重建其物源区(陆地)和海洋的气候环境演变记录,在此基础上解析出同步的海、陆气候环境演化的信息。结果显示,碎屑组份的一些活泼元素的组合可以很好地反映其物质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的变化,而ODP 1148站沉积物的碎屑组份显示在早中新世华南地区陆壳化学风化程度就非常强,而且存在逐渐减弱的趋势,意味着东亚夏季风至少在早中新世就已经强烈影响华南地区,而且其作用强度是逐渐减弱的;而表层海水生产力则在18.6-14.2Ma,9-5.2Ma和2-1Ma三个时期出现峰值,分别对应于华南陆壳化学风化强度出现反弹的几个时期,可能反映了该海域对陆源物质输入变化的响应。这些记录有助于更好了解东亚季风气候的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