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实验研究
  • 项目名称: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实验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471780
  • 申请代码:H09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凌锋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具备针对多个不同环节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作用;降低组织代谢,减轻代谢产物堆积和生物膜损伤;缩小梗塞体积和神经功能损害,成为缺血脑保护治疗的重要方向。如何既有效降低缺血脑组织温度,又不增加治疗并发症是亚低温脑保护治疗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血管内亚低温自体血灌注治疗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内容包括(1)缺血/再灌注早期病变脑组织温度动态变化研究。(2)比较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治疗与体外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缺血区不同部位脑组织温度变化的影响。(3)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自体血灌注对局部脑血流(rCBF)、组织氧含量、葡萄糖代谢、血管通透性、颅内压和脑梗塞体积的影响。(4)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环节如自由基损伤等及细胞凋亡的影响。(5)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治疗与脑保护剂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6)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脑保护治疗时间窗研究

结论摘要:

国内外对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很多,包括有一些临床研究,一致认为可能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但是也有副作用。因此,如何实行亚低温使其即不增加治疗并发症又能产生脑保护治疗的临床应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采用超选择血管内亚低温,观察了(1)缺血/再灌注早期病变脑组织温度动态变化研究腹腔注射麻醉法能显著降低脑温和肛温,吸入麻醉对脑温和体温影响较小。(2)在脑缺血早期,纹状体温度下降1.3℃,皮质温度下降1.5℃,肛温变化不明显;脑缺血后期,脑温缓慢上升。灌注10℃冷盐水后可将梗塞区皮质温度由36.1±0.2℃降至31.7±1.9℃,纹状体温度由36.6±0.4℃降至32.3±1.8℃,最长可持续4小时以上。与不灌注冷盐水组相比,20℃、10℃二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塞体积均减轻。(3)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自体血灌注效果不比冷盐水能更有效地降低脑温,改善缺血后脑损伤。(4)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可显著降低白细胞浸润,降低ICAM-1表达,减轻微血管阻塞,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5)血管内区域性亚低温治疗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后氧化DNA损伤,提高了DNA修复功能。(6)亚低温延长了大鼠再灌注的时间窗。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6 会议论文 2 获奖 2
凌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