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是新疆西准地区新确立的第一个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为中性斑岩体,矿化类型为铜-钼组合,与典型的偏中性斑岩形成铜-金组合明显不同。本项目以中性岩浆-热液流体如何控制斑岩型铜钼组合形成为研究主线,以现代地球化学方法为研究手段,在扎实的野外地质和系统的室内岩石学和矿相学研究基础上,进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综合研究。初步查明中性岩浆演化过程中流体出溶、氧化/还原态等对铜-钼组合初始富集的贡献;初步查明热液流体演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对铜-钼组合迁移和沉淀的控制。总结中性岩浆-热液流体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与铜、钼浓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确定最有利于铜-钼组合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查明包古图中性岩浆-热液流体控制斑岩型铜-钼组合形成的机理。丰富同种岩浆控制不同元素组合成矿的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同时也可为我国西部寻找斑岩铜矿和区域勘查提供理论依据。
diorite;CH4-rich fluid;metallogenic mechanism;reduced porphyry copper deposi;Baogutu
一、项目的完成情况 本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新疆有色地质研究所共同实施完成的。本项目历时3年,共有11人次参加了3次共计3个月的新疆野外研究,采集样品1200余件,完成室内各种测试200余件。 对包古图斑岩铜矿床进行了以下研究含矿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矿床地质、各种脉系和热液蚀变分带研究;流体包裹体成分及温度、盐度研究;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对含矿岩体和矿化进行了年龄测定;与邻区哈萨克斯坦斑岩铜矿的对比研究等。 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包古图斑岩铜矿成矿流体为特殊的富甲烷流体,查明了富甲烷流体的成矿机理,建立了包古图斑岩铜矿成矿模式,丰富了斑岩铜矿的成矿理论。在Economic Geology、Chemical Geology、Litho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篇。圆满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总经费54万元,已经支出54万元,经费使用合理。 二、取得主要成果 1、主要研究成果(1)提出了含矿岩体形成于不成熟洋内岛弧的认识;(2)识别了含矿岩体组成及岩性,提出了包古图含矿岩体是由主期闪长岩岩株和晚期闪长玢岩岩脉组成的中性复式岩体的认识;(3)查明了热液蚀变分带为内部的钾化带、外部的青磐岩化带和叠加其上的绢英岩化带,富矿体赋存于绢英岩化带中;(4)查明了包古图矿床发育的两个成矿期5个成矿阶段,发育的10种脉系和11种热液石英;(5)发现了包古图斑岩铜矿成矿流体为特殊的富CH4还原性流体,查明了富CH4流体的成矿过程及成矿机理,建立了成矿模式;(6)发现了矿床发育大量的磁黄铁矿和钛铁矿,结合富CH4流体特点,提出了包古图斑岩铜矿为还原性斑岩铜矿的认识;(7)厘定了包古图斑岩铜矿成岩年龄为313-312Ma,成矿年龄为312Ma;(8)进行了邻区哈萨克斯坦斑岩对比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具有演化特点。 2、其它成果(1)3人次参加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了分会报告;5人次参加了三次国内学术会议,进行了2个分会报告。(2)4名研究生参与了项目研究工作,并有两名研究生完成了论文。(3)由本项目第一资助发表了国外SCI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