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为非特异性肠道慢性炎症,治疗困难且极易复发。尽管准确判断IBD炎症活动度是正确制订治疗方案的前提,目前仍缺乏有效判断炎症活动度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我们设想应用分子探针技术,通过示踪肠壁炎症细胞,可解决该难题。通过预试验,我们已成功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IBD小鼠模型,解决原代巨噬细胞培养及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N)体外标记巨噬细胞等技术难点,初步结果显示体外SPION标记的巨噬细胞注入IBD小鼠体内,5小时后可达肠壁。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首先建立并完善SPION标记巨噬细胞示踪小鼠肠壁炎症的方法,然后通过MRI检测注入体内巨噬细胞探针信号强度来量化评判小鼠IBD疾病活动度,并进一步研究MRI信号强度与IBD 小鼠临床及病理活动度的相关性。本研究有望通过分子影像学手段,建立一种无创伤性判断IBD疾病活动度的新方法。
macrophage imaging;mri;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tracking;molecular imaging
本研究首次将巨噬细胞作为炎症性肠病的示踪靶点,采用分子影像学手段,示踪炎症细胞,从而早期诊断疾病并判定疾病活动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巨噬细胞参与疾病活动的一种重要炎症细胞,与疾病临床及病理活动度相关性较高,因此示踪巨噬细胞可用于准确评价临床疾病活动度。其次,研究结果也证实磁共振巨噬细胞成像成功在肠道进行运用。包括采取一系列的肠道准备及阳性肠道对比剂的应用等,均可使磁共振巨噬细胞成像顺利用于肠道。研究结果同时证明磁共振巨噬细胞成像的信号强度在炎症性肠病模型中明显降低,且与疾病活动度成良好的相关性。证实磁共振巨噬细胞成像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及活动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