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林隙形成的特殊微环境可能影响凋落物分解,但已有的研究结果还具有不确定性,更未关注受季节性雪被和冻融影响明显的森林林隙对冬季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此,基于"林隙显著影响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凋落物分解过程,且影响程度随着海拔上升不断增加"的科学假说,以青藏高原东缘的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海拔梯度和林隙大小梯度实验,研究亚高山/高山森林林隙对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内代表性针叶(岷江冷杉)和阔叶(红桦)树种叶凋落物质量损失、组分变化和养分释放的影响以及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微生物生物量动态。结合林隙内外的雪被变化、冻融特征和土壤水热动态,揭示亚高山森林林隙对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凋落物分解的作用机制,强化理解林隙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为提高亚高山森林经营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丰富森林生态和土壤生态的研究内容。
forest gap;litter decomposition;microorganism;snow cover;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林隙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结果还具有不确定性,这可能与林隙大小、林隙位置和季节性雪被覆盖与否有关。为理解亚高山/高山森林林隙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机制,以青藏高原东缘的川西亚高山/ 高山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4年的海拔梯度和林隙大小梯度实验,研究了海拔梯度上的亚高山/ 高山森林林隙大小和位置对代表性树种和灌木叶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亚高山/高山森林林隙大小对凋落物质量损失、养分释放以及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降解的影响;(2)高山森林林窗位置对凋落物质量损失、养分释放以及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降解的影响;(3)高山森林林窗位置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微生物生物量动态的影响。重要研究结果(1)亚高山/高山森林林隙形成显著促进了冬季凋落物的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但抑制了生长季节的凋落物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其影响程度与树种决定的凋落物基质质量、海拔和林隙大小有关,高海拔的森林林隙对非生长季节的凋落物分解促进作用更显著,大林隙对凋落物的分解影响更显著;(2)亚高山/高山森林林隙形成促进了凋落物的腐殖化,促进了生长季节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但遏制了非生长季节(季节性雪被期)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3)高山森林林窗位置对凋落物质量损失、碳和养分释放、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关键时期的凋落物分解对林窗位置的响应显著不同。季节性雪被期,林窗中心具有较高的凋落物质量损失、碳和养分释放、较高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微生物生物量,但具有较低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速率,而生长季节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林隙更新将显著促进亚高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特别是季节性雪被期。海拔越高、林隙越大,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越显著。这些研究结果为亚高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科学依据。共发表学术论文78篇,其中,24篇被SCI收录,50篇被CSCD数据库收录,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培养博士、硕士生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