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衣原体(Cps)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严格活细胞内寄生。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衣原体免疫及引起免疫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T细胞活化需要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TNFSF14是近年发现的协同刺激分子,在调节T细胞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促进IFN-γ分泌。前期研究已经证实INF-γ可使Cps感染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但这一作用是否与TNFSF14的参与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拟用Cps感染的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siRNA技术及TNFRSF14-Ig、LTβR-Ig融合蛋白阻断TNFSF14协同刺激途径,研究其对Cps感染小鼠肺部病理变化、T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及诱导感染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预期结果不仅有助于阐明TNFSF14信号途径在Cps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还可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并可为其他病原体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Chlamydophila psittaci;Chlamydia muridarum (MoPn);LIGHT (TNFSF14);Pathology;
本项目基本按照申请及后续调整内容要求完成了各项检测指标。克隆表达了LIGHT(TNFSF14)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高纯度LIGHT蛋白并准备了多克隆抗体,并建立了Cps呼吸道感染模型。用Cps经呼吸道感染LIGHT KO和wt小鼠,比较分析感染后的存活率、体重变化等一般体征,分别于感染后4、9、14天处死小鼠,分离肺,观察肺部病理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脾细胞中CD4+ T 细胞、CD8+ T 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并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其中细胞总数。同时,用MoPn经生殖道感染LIGHT KO和wt小鼠,检测各组小鼠生殖道衣原体清除速度、泌尿生殖道病理反应及宿主的免疫反应,分析LIGHT在小鼠抗衣原体感染免疫及病理损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衣原体可能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结果发现,LIGHT KO和wt小鼠感染Cps后,体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在第4天开始出现小鼠死亡,两组间体重及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LIGHT KO和wt小鼠感染Cps后,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脾细胞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CD4+CD25+FoxP3+ 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LIGHT KO和wt小鼠感染MoPn后,生殖道衣原体清除速度大致相似,LIGHT KO和wt小鼠子宫角和输卵管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变,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小鼠在原发和继发感染MoPn后,均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抗MoPn IgG抗体,总抗体及各IgG抗体亚类效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小鼠抗Cps呼吸道感染、抗MoPn生殖道感染及MoPn引起的生殖道病理损伤可能不依赖于LIGHT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