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与我们的前期工作证明中药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体内体外都具有确实的抗艾滋病毒活性,但是其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与机制都不清楚,拟用MT-4 细胞体外抗HIV模型对已经分得的化合物进行抗HIV活性评价,并进一步对于虎杖的水溶性成分进行抗艾滋病毒活性的追踪分离,以期确定活性部位,从中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对于活性化合物用LP-BM5鼠艾滋病模型进行体内活性评价,与体外活性结果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大都具有严重毒副反应及耐药性且价格昂贵,从中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用活性跟踪的方法,用C8166细胞模型对中药虎杖的抗HIV活性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确定了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34个化合物,发现化合物PC-9、PC-28和化合物11、44、41具有显著的抗HIV活性。另外,我们筛选了中药青钱柳、土槿皮、紫草及钩吻等的部分化合物的抗HIV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P-5、CP-29和CP-48具有显著的抗HIV-1活性;而虽然A-2和P-2的EC50值很小,但细胞毒性较大。讨论了初步构效关系。我们还研究了虎杖中化合物的抗HBV活性,在HepG2 细胞模型上发现PC-1,7,8能够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并有一定的剂效关系,PC-1,7,8,9,PM-6则能明显抑制HBV HBsAg的产生。进一步我们发现在NOD.CB17-Prkdcscid/J HBV 转基因小鼠模型上,PC-6和PM-6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HBV DNA和HBsA的水平,并有一定的剂效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明确了虎杖抗HIV和抗HBV的物质基础,得到了抗HIV和HBV的活性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