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一种HBsAg结合蛋白的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特征及其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 项目名称:一种HBsAg结合蛋白的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特征及其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1315
  • 申请代码:C0801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龚立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免疫学研究已证实,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特定的配体结构向免疫细胞传递激活信号,在免疫识别和启动中起关键作用。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可溶性的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SBP),与多种病毒抗原具有结合能力,亲和常数达1千万以上。该蛋白具有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的特征和对弱抗原疫苗免疫增效的功能。本课题拟从寻找该蛋白识别的配体及其在抗原递呈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两方面进行研究,将运用病原体亲和、共结晶质谱空间结构分析、多种分子互作检测方法和构建肽库筛选的方法,证明SBP所识别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及其在APC上的受体。以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探索SBP免疫识别的信号转导通路。并通过基因芯片、RNAi等技术和动物实验验证SBP参与免疫应答的信号通路及其免疫增效功能。将可能发现一种新的模式识别受体,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免疫调控新靶点,为新型疫苗佐剂和新的免疫疗法研究奠定基础。

结论摘要:

免疫识别以及由此介导的免疫调控是目前免疫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模式识别受体在淋巴细胞激活和抗原特异性克隆选择前,通过识别特定的配体结构向免疫细胞传递激活信号,对克隆选择进行指导,在免疫识别中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可溶性的病毒抗原结合蛋白(SBP),具有模式识别受体的特征和疫苗免疫增效的功能。本课题的工作包括对SBP的配体进行筛选,确定SBP免疫识别的信号传导通路和分子机理,明确SBP的结构与免疫识别功能的关系。(1)通过对大量病原体进行筛选,SBP的配体可能包括水痘病毒、轮状病毒、乙肝表面抗原蛋白。(2)明确SBP对抗原的识别机理,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SBP可能依靠N端静电作用和S抗原相结合。SBP N端28个氨基酸是SBP和HBsAg发生亲和的功能结构域。(3)SBP能够促进人肝来源的细胞、DC细胞吞噬乙肝病毒颗粒。SBP促进乙肝疫苗免疫反应的作用机理与促进抗原吞噬有关。SBP作用于DC前后,DC细胞内主要的差异蛋白为Toll样受体通路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超家族。(4)SBP对乙肝疫苗注射小鼠和食蟹猴都有免疫增效的作用,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以上实验工作为一种新的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的发现和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相关成果还包括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收录杂志论文2篇。培养博士后1名,硕士2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龚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