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我国典型区域健康长寿与自然地理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 项目名称:我国典型区域健康长寿与自然地理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171082
  • 申请代码:D0101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李永华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老龄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和老龄人口健康状况堪忧等多重压力。因此,研究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实现健康长寿,意义重大。业已证实,长寿现象具有空间聚集性,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健康长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目前对于区域健康长寿仍缺乏系统阐述,对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与健康长寿的关系缺乏整体把握。本项目以长寿之乡湖南麻阳和湖北钟祥为典型研究区,从镇域尺度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物质中微量元素的分配特征及其与长寿人口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确定健康长寿的适宜地理景观类型和微量元素谱;研究健康长寿相关的微量元素的体外―体内传输,阐明长寿人群体内关键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来源构成及调控路径。为揭示健康长寿的形成机制、因地制宜地保护环境和改善老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仍处于快速老龄化发展阶段。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60岁及以上(60+岁)的人口为177,648,705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3%。数据表明,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揭示健康老龄化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十分必要。以往研究表明,长寿受遗传、环境、社会照料、生活方式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在中国长寿分布的区域差异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本项目旨在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解释区域长寿现象及其形成机制。项目以世界长寿岛——海南省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采集百岁老人的头发、膳食、饮用水以及土壤样本,检测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含量和长寿人口分布之间的关联性,筛选长寿相关的微量元素谱。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①百岁老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且多分布于地方病没有或较少流行的低山丘陵和冲积、洪积平原区。②基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模型量化了老龄健康与环境、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SO2浓度升高会降低百岁老人的比例,PM10和人均煤炭消耗量增加将降低长寿指数,GDP增加延长预期平均寿命,而人均能源消耗量则降低预期平均寿命,其影响程度因区域不同而异。③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温和的气候、卫生安全的饮用水、环境及膳食中微量元素足量供给以及重金属低暴露都有利于健康长寿。④海南省北部的老年人口和百岁人口比例高于南部;相对饮水或尘土吸入途径,膳食是百岁老人摄入微量元素的主要途径;膳食中适量的Cu、Se、Zn供给,有利于老龄人口和百岁老人比例增加,而重金属Pb则起相反作用。⑤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在代际传递中显著增加;女性百岁老人体内Ca、Mg、Mn、Se、Sr的浓度较高;饮酒将显著增加百岁老人体内Cd、Na的负荷,而吸烟对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住院频率与Cd、Cu、Pb的浓度呈正相关。此外,研究揭示体内微环境中Fe、Se足量供给以及无重金属暴露是老龄健康的重要促进因素。⑥百岁老人大多生活有序、饮食有节,饮食清淡,能够或者基本能够生活自理,且普遍心态平和,乐观向上,生活满意度高。本研究定量揭示了长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理解区域长寿的形成机理,制定有效的健康老龄化应对措施,以及长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李永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