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在中国人际网络关系、中国制度等具有中国文化和制度背景下,针对现代网络的开源性信息来源和互动性传播的特征,面向非常规突发事件极端条件,借助认知心理学已有相关理论模型及研究范式,探讨人们的信息认知模式及其变化规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网络信息时空分析等等,研究网络舆情和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和路径的识别方法、信息畸变的模式和规律、网络舆情的时演模型;系统地研究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各类情景预测理论和方法,比如网络舆情体现的各类情绪情景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信息畸变时流言扩散情景的预测理论和方法等等,并研究"情景-应对"的预警机制。最后研究并开发网络信息传播处置决策支持系统的原型系统,构建相应的知识库、分析系统和仿真系统。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征兆预警和分析、提高对网络信息和舆情的研判能力,有效地干预、引导社会公众行为提供决策理论方法和支持工具,并为重大研究计划的集成平台提供具体的方案。
Unconventional Emergency;Network Information Analysis;Information Spread;Cognitive Pattern;Early-Warning Mechanism
近年来,不断频发的自然灾害或由来人类自身引发的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对传统的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上述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通过日益发达的现代信息网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进行大面积传播与扩散,在人们有限的认识基础上受到各种传言甚至谣言的影响,极易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次生问题。本项目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围绕着非常规突发事件特定情境下人们的信息认知模式、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及其预警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在收集大量非常规突发事件数据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舆情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语料库,借助于f-MRI等大型实验观测技术和情感计算技术深入研究了突发事件情境下网络情绪、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模型,以及各类极端环境条件下个体和群体对网络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情绪认知的模式,提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认知的脑心理机制模型和情绪变化的预测、分析方法,建立了认知行为的脑心理机制分析系统。针对现代网络的开源性多渠道信息来源和互动性传播的特征,研究了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特征、传播规律及其周期模型,给出了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路径识别方法、信息畸变模式和规律,结合网络信息认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TDF(Theory-Data-Feedback)的网络信息传播建模方法。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应对”应急管理的各项要求,在各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预警机制框架,并运用于数字社区的网络信息管理机制建设中。本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SSCI、EI论文14篇),获得省部级奖励及其它奖励2项,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咨询报告2份,培养相关领域的研究生13名。上述研究成果为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征兆预警和分析、提高对网络信息和舆情的研判能力,有效地干预、引导社会公众行为提供了决策理论方法和支持工具,并为重大研究计划的集成平台提供了重要的方案。依托本项目,于2011年12月4-7日在上海成功举办了2011年度国际信息系统大会,这是该会第一次在亚洲举行,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