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其产量性状明显超过双亲。目前国外大豆雄性不育研究,仅在细胞核不育上有所突破,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从而限制了大豆杂种优势的利用。我国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率先选育成功,使大豆杂种优势的利用成为现实,特别是第一个杂交大豆新组合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标志着我国在该项研究已经占领了国际科技前沿阵地,为了保持和发展我国杂交大豆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对该类型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本研究就是利用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选育的M型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与三个不同地理来源的恢复系进行测交、回交,并根据后代育性结果,探索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式及其等位性等的特性,以期发掘新的恢复基因源、有效提高强优组合选配效率。
大豆杂种优势十分明显,我国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已率先选育成功,使大豆杂种优势的利用成为现实。本研究利用三个恢复系进行测交、回交,探索育性恢复基因遗传模式及其等位性;利用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选育的M型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与295个不同生态区域大豆品种测交来探索具恢复基因品种的地理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属配子体不育,三个不同来源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均受一对显性主效恢复基因控制,但可能还存在微效修饰基因,三个恢复系的细胞质均为可育细胞质,恢复系R1与R2、R3的恢复基因呈非等位性,恢复系R2与R3的恢复基因呈等位性;大豆M型雄性不育系W931A的恢复基因源在不同生态区分布率明显不均,强恢复基因源主要来源于我国南方大豆生态区域,而东北、华北大豆生态区域以保持基因源为主,日本、韩国及美国北部品种多呈保持基因型。项目的研究为发掘新的恢复基因源、有效提高强优组合选配效率提供了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