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楔假形、砂楔、冻胀丘遗迹等古冰缘现象是研究古多年冻土的有力证据。以在祁连山地区新发现的一系列古冰缘现象为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取样测试,年代分析等手段,解译这些古冰缘现象的古气候意义和多年冻土指示意义,研究该地区古多年冻土状况。利用区域内高精度古气候重建成果,构建不同保存条件和不同状态下多年冻土演化模型,模拟末次盛冰期以来多年冻土演化过程,揭示多年冻土差异演化导致的现状分异机理。并通过构建适应该地区的多年冻土区域分布模型,把反映点上的直接证据结果和模拟结果向面上推广,完成各主要气候事件下多年冻土分布时间序列的重建。本研究对深入理解现代多年冻土区域分异具有启示意义,为高原冰冻圈古环境研究提供多年冻土背景,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冰缘环境发展预估提供重要参考。直接证据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突破了前人只专注于范围变化的研究目的,加强了过程研究,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Qilian Mountains;permafrost;paleo-periglacial;permafrost revolution;
祁连山地处我国三大气候交汇点上,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显著。本项目着眼于在祁连山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一系列古冰缘现象,着重揭示这些古冰缘现象在多年冻土演化过程中的意义,解读其古气候信息。祁连山现在多年冻土分布具有显著的三向地带性规律,以海拔为主导控制因素,纬度每升高1°,多年冻土下界海拔降低123m,经度每升高1°,下界海拔下降120m。在末次冰期时期,祁连山东部多年冻土下界下降至2400m,降低了1000多米,西部多年冻土下界下降至2800m,下降了约1200m。在全新世大暖期时期,祁连山地区多年冻土大幅退缩,既保留在一些高山地区,在中东部地区下界上升至4000m左右,西部没有明显证据。祁连山高山和一些河流源头的现代多年冻土是末次冰期以来的残留,大多数河谷中的多年冻土是全新世后期新发育的多年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