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西南块菌属的系统分类及保育研究
  • 项目名称:中国西南块菌属的系统分类及保育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470011
  • 申请代码:C0101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培贵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块菌(Tuber spp.)是欧洲及世界的著名野生食用菌,国产块菌近年来成为我国西南新兴的主导出口非木材林产品。国产块菌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及资源利用状况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项目应用经典及实验分类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力图查清我国西南地区块菌的物种组成,探索属下分类系统,构建分子系统演化树;分离、纯化菌种,修饰筛选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应用菌根技术及菌根合成的方法和保护生物学等多种手段,结合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培育块菌菌根树苗等途径,对国产块菌进行保育促繁,目的在于提高自然产量,逐步实现可持续利用。

结论摘要:

对363份标本进行了详尽研究,在经典分类及电镜技术、分子系统学等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块菌属属下4个组的新分类系统,即sect. Borchii、sect. Tuber、sect. Spinoreticulatum及 sect. Aestivum,给出了属下分组特征集要及组内分种特征详细描述。确认我国分布种类有16个种,我国西南12种,其中2个新种,即T. umbilicatum和T. latisporum和2个新纪录种;归并了5个种,排除了3个种在我国的分布;另5个种因没有观察到凭证标本,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基于nrDNA-LSU、ITS及?-tubulin三个序列的单独与联合分析,发现块菌属下各类群的系统关系与子囊果表面特征及子囊孢子的特征有很强的相关性,强烈支持属下4组的分类系统。同时表明经典分类中的"白块菌类"(white truffle)非单系起源。分子系统学证据也支持上述异名的处理,提示该属种内变异很大,需要综合评价分类特征及其分类地位。补充了块菌的菌根形态及生态学方面的资料;确认块菌属的世界及我国的主要分布区。人工接种合成印度块菌(中华块菌)松、栗树菌根树苗取得了成功。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5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2
期刊论文 15 会议论文 3
刘培贵的项目
期刊论文 13 会议论文 2 著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