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蛋白核心识别元件的均相上转换纳米荧光生物传感方法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蛋白核心识别元件的均相上转换纳米荧光生物传感方法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21175007
  • 申请代码:B05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赵美萍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抗体和受体等蛋白质分子类生物识别元件由于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强、体内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及其他与生物相关的分析领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现象为构建实时、均相的生物传感检测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信号发生手段。然而,对于以蛋白质分子为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体系,一直存在供-受体间距离过大,FRET效率低的问题,使检测灵敏度受到限制。另外,生物样品中所含内源性荧光物质的干扰,也对方法的灵敏度造成显著影响。本项目拟通过构建新颖的蛋白核心识别元件,在确保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蛋白分子的体积,从而有效提高体系的能量转移效率。同时,拟设计合成具有上转换特性的双光子激发荧光纳米粒子,并通过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选择性化学修饰,与目标分子实现稳定的共价偶联反应,以期建立标记均一、生物相容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新型实时、均相上转换荧光生物传感检测方法。

结论摘要:

本项目围绕构建蛋白核心识别元件和开发实时、均相荧光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开展研究。成功发展了制备高活性抗体Fab片段的方法,实现了对抗体Fab片段的纳米金标记。利用纳米金猝灭的荧光标记免疫复合物,建立了动态范围可调的均相免疫荧光传感方法。制备了高活性的人雌激素受体蛋白配体结合域片段(ER-LBD),进一步建立了可均相、实时检测雌激素含量变化的受体荧光传感分析方法。合成了具有上转换性质的双光子荧光纳米粒子,初步建立了可灵敏检测雌二醇的上转换纳米生物荧光传感检测方法。项目迄今已正式发表SCI收录国际期刊论文6篇,其中4篇的影响因子在5.0以上。正式授权发明专利1项。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其中2名已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项目取得的突出性进展包括(1)制备了高活性的抗体Fab片段,详细研究了纳米金表面的修饰与蛋白偶联方法,发现采用11-巯基十一酸(MUA)修饰纳米金可以起到稳定纳米金溶胶、减少蛋白在纳米金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作用。同时MUA将羧基引入纳米金表面,通过与抗体蛋白表面的氨基进行共价反应,实现了对抗体的纳米金标记。对照研究了使用不同大小的纳米金颗粒对于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抗体Fab片段与3 nm的纳米金,可以有效减小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的距离,提高荧光猝灭效率。利用纳米金猝灭的荧光标记免疫复合物,建立了动态范围可调的均相免疫荧光传感方法。方法操作简便,只需一步反应,在10 min内可得到检测结果,已成功用于检测人唾液中sIgA含量。与传统的免疫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显著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速度。(2)制备了高活性的双标记人雌激素受体蛋白配体结合域片段(N-His′6-ER-LBD-C-Strep tag II)。金纳米颗粒表面通过MUA修饰链霉亲和素,通过链霉亲和素与受体蛋白上所带标签Strep tag II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纳米金标记到受体蛋白上。利用香豆雌酚作为荧光报告分子,与纳米金标记受体蛋白构成FRET体系,构建了可均相、实时检测雌激素含量变化的受体荧光传感分析方法。(3)合成了具有上转换性质的双光子荧光纳米粒子,激发波长800 nm,发射波长550 nm。通过用单链寡核苷酸标记小分子,再利用荧光纳米粒子标记核酸探针分子,初步实现了对雌二醇的上转换纳米生物荧光传感检测。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赵美萍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