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太行山北段-燕山西段中生代变形构造样式、构造格局演变过程及其板内变形意义
  • 项目名称:太行山北段-燕山西段中生代变形构造样式、构造格局演变过程及其板内变形意义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672150
  • 申请代码:D021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7-01-01-2009-12-31
  • 项目负责人:张长厚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批准年度:2006
中文摘要:

大陆板内构造变形样式、变形过程和形成机制是大陆构造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前沿科学问题之一。本项目通过燕山-太行山北部中生代构造变形及相关岩浆活动和同构造沉积分析,在区域构造变形样式和叠加改造方式研究方面获得如下主要进展(1)太行山北部阜平隆起、燕山中部马兰峪背斜是基底卷入收缩变形的厚皮式褶皱构造,而不是伸展变形产生的中生代变质核杂岩,而且阜平隆起可能是早期南北向缩短与稍晚NWW-SEE向缩短变形叠加的产物。(2)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是板内缩短变形的重要构造变形样式之一,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模型比“承德大型逆冲构造”能更好地解释燕山板内造山带中部复杂的断裂-褶皱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相关的陆相沉积-火山活动序列;太行山中南部、赞皇隆起西侧的晋-获断裂,具有背离向斜逆冲构造的性质,与太行山北部的紫荆关断裂不属于同一构造系统和构造应力场的产物。(3)太行山中部发现的一些列近WE向和NWW-SEE向逆冲构造变形可能意味着,形成近WE向燕山构造带和NNE向太行山构造带的大区域构造应力叠加作用至少影响到了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构造年代学研究显示,NWW-SEE向缩短变形至少持续到了早白垩世(137Ma之后)。

结论摘要:

英文主题词thick-skinned fold; fold-accommondation fault; out-of-syncline thrust; intraplate deformation; Taihang and Yanshan mountains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5
  • 0
  • 0
  • 0
相关项目
张长厚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