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Fano理论较系统地推广到半导体新体系。设计了新体系并参与了实验,首次成功地在该体系的光吸收、Raman散射和光电导等实验中观察到光谱谱线的不对称。2、阐明了激光法原子尺度氧化物薄膜的生长机制和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基于此,生长出多种位于国际上最好水平之列的氧化物材料。3、发现了低维氧化物材料若干新型光电特性。建立了处理关联氧化物体系相应的理论模型,解释了氧化物薄膜和异质结奇异巨磁电阻特性和超快光电效应的机制。4、阐明了量子限制效应在低维薄膜材料生长中的关键作用和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方法,对激光法薄膜生长特别是超薄膜生长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申请者的主要特点是理论和实验紧密结合和并重。近期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PRL 1篇,APL 20篇,PRB 10篇),作为第一作者(包括通讯作者)35篇。被SCI刊物他人引用248次。申请发明专利16项,授权2项。国内外会议特邀报告14次。
low dimension perovskite oxide;photo-electric physics;structure design;;
1. 研究了氧空位在LaMnO3薄膜阻变效应中的关键作用,运用利用先进的球差校正扫描透射明场成像技术观察了不同氧压下生长的LMO薄膜样品,给出了氧空位含量与阻变之间的关系。 2. 研制了低维氧化物紫外探测器,建立了合适的描述横向光电效应的理论模型。在氧化物异质结上获得光电效应一个量级的增强。 3. 研究了多铁BiFeO3薄膜的光致电阻及光生电压特性,以及其阻变特性与铁电极化的关系。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了8名博士,分别获得中科院物理所的所长奖学金优秀奖和表彰奖。四年来,在small,Adv. Matt.,APL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邀请报告12次。当选为英国物理学会(IPO)和美国物理学会(APS)的Fellow,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的谢希德奖经费使用按计划、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