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网络化软件病态免疫机理与方法研究
  • 项目名称:网络化软件病态免疫机理与方法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61173016
  • 申请代码:F0201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闫春钢
  •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项目着重剖析现有网络化软件系统在可信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生物免疫原理,逆向分析软件可信问题。针对开放环境中构造可信软件系统和提供可信运行保障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网络化软件病态免疫的机理与方法研究。提出基于PN机的病态行为建模及病态特征抽取方法,探究病态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病态诱因的分析和提取。针对先天病态和后天病态,分别开展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免疫识别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PN机的病态免疫自稳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的免疫控制模型和算法。并结合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研究网络化软件病态免疫交叉管理技术。从整体上提供网络化软件的病态免疫机制设计,探究病态免疫的机理,实现病态有效防治。以提高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免疫力"为基本出发点,以实现对软件病态行为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测为基本目标,研制面向XSS-Phishing的软件病态免疫工具,为保障网络化软件可信运行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结论摘要:

本项目针对网络化软件的可信性问题,以Petri网为基础建模工具,借鉴生物免疫原理对网络化软件的行为机理、行为相关性分析、在线行为监测等进行免疫方法研究研究。提出针对分布式网络系统行为的IPN建模和针对网络交易系统行为的EBPN建模及分析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项目理论框架。研究软件的免疫识别、免疫防御和免疫控制等技术,为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可信性分析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研究软件PN机模型的行为可兼容性、行为合理性和一致性,并提出网络化软件免疫监测动态分析算法,从病态免疫的角度全面保障网络化软件可信性。基于上述成果,设计并开发了面向XSS-Phishing的网络化软件病态免疫工具,以实证本项目提出的基础模型和核心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四年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在IEEE/ACM Trans. 系列汇刊上发表论文6篇,SCI检索7篇,EI检索15篇。撰写专著1项。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受理3项)。培养博士生2人,硕士生5人。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3
  • 0
  • 0
  • 1
相关项目
闫春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