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073039
  • 申请代码:G0307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王晓红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性问题。本项目基于知识网络中知识势差和知识共享等现象,结合虚拟团队知识流动的以往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建立模型的方法将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作为一个复杂动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流动方式和管理机制等科学问题,从知识流动效率的角度,揭示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的复杂性,并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机制和管理方式,为虚拟科技创新团队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结论摘要:

项目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内部知识流动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界定了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知识流动的过程和方式,讨论了知识网络的内涵、结构等相关内容,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持续知识流动的条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以知识转移效用函数为切入点,逐渐放宽条件,通过在基本的静态博弈、理性预期下的混合策略博弈、考虑到未来利益的重复博弈及演化博弈几个层面上的分析,系统研究了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的条件、稳定性和持续性;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并验证了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知识流动效率包括知识流动的实际水平和知识流动产生的知识流量和存量变化两个方面,动力因素、条件因素、能力因素均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并考虑到知识流动意愿作为动机性因素对知识流动的重要作用,对其相关影响因素做了单独分析。 分析了虚拟科技创新团队内部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修正了V.Latora and M. Marchiori 的效率测度模型。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效率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知识流动水平、知识流量、知识存量增长三个维度构建了知识流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采用能够有效处理不确定问题的D-S证据推理模型进行评价,详细讨论了应用证据理论进行知识流动效率评价的具体算法步骤。 从成员选择机制、组织制度和组织环境协同机制、成员知识流动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发展机制、激励机制、文化管理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的管理机制。提出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的成员选择机制模型。分析了组织制度和组织环境的协同机制及耦合度的测度方法。提出成员知识流动能力和网络能力应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基于网络结构视角对知识流动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为促进知识流动提供了激励方案。分析了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的文化障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项目的研究为促进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进而为充分发挥其知识密集的优势,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课题预期研究计划已全部完成,达到了预定目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原计划的研究内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8
  • 1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王晓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