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既是被子植物的大属,又是重要观赏植物资源,在植物系统学、区系学和资源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20年杜鹃花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种类划分、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等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和严重分歧,反映出对其形态性状的分类学意义的认识不足和研究的不够深入。本项目通过对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Subgen. Tsutsusi)整个自然分布区范围内深入的野外调查(尽可能采用居群概念)和标本采集,国内外标本的全面查阅和测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形态特征(包括宏观形态和叶、果实、种子表面的微形态)的变异式样,并探讨其系统学意义及其在种类划分中的价值,对该亚属作一全面的分类学修订,提出一个更趋于自然的分类系统,同时探讨该亚属的起源、传布和区系特征。既可促进整个杜鹃花属的分类修订、系统发育研究,也可为东亚植物区系的研究积累资料。
以居群概念为指导,在映山红亚属的现代分布中心- - 我国江南八省和日本九州的宫崎和鹿儿岛东部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尤其是模式标本产地作重点调查。查阅了中国、日本、奥地利、德国和法国共29个标本馆全部的馆藏映山红亚属的标本。在实验室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了形态性状的观察与测量,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习性半常绿或落叶、花冠的类型和大小可以作为亚属内种上等级划分的依据;幼枝的毛被类型、雄蕊的数目、花萼裂片大小、花丝被毛情况、花冠被毛情况等可以作为分种的主要依据。观察了84个花粉样品的微形态。结果表明同种的不同产地样品间花粉形态无明显差异;花粉的直径可以区别轮叶杜鹃组和映山红组。对50个种子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种子微形态在种内的不同居群样品间差异不明显,并可划分为五个类型毛果杜鹃型、溪畔杜鹃型、映山红型、丁香杜鹃型和华顶杜鹃型。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对世界映山红亚属进行了全面修订。承认了本亚属共59种,将多达159个名称处理为异名。在亚属下,根据Sleumer的意见,分成映山红组和轮叶杜鹃组2个组,将映山红组分为三个系,包括岭南杜鹃系和短花杜鹃系2个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