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这一外科临床难题,申请人提出了 "由下而上"即首先争取手内肌、手指屈伸功能恢复的治疗新策略,设计了健侧颈7经椎体前路移位直接修复下干(C8T1)联合功能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肘伸指伸拇功能的新术式。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模型、组织病理染色、神经显微解剖技术、高分辨率MRI神经成像技术以及计算机神经三维重建技术等,着重研究臂丛根性撕脱伤早期病理分型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明确可安全切取健侧C7神经的最大长度,研究健侧C7神经切取断面与所需修复的下干(C8T1)断面之间功能性神经束的匹配性,研究移植股薄肌的神经支配与受区移位缝接神经(神经束)的匹配性,筛选出最佳受区移位缝接神经(神经束),旨在提供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明确的早期诊断影像学依据,以便及早指导手术修复,术前个体化判断健侧C7神经长度与椎体前路移位直接修复下干(C8T1)的可行性,为提高全臂丛根部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提供研究基础。
Brachial plexus;Root avulsion;Contralateral C7 transfer;Gracilis;Nerve repair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目前仍然是上肢最严重的伤残之一,健侧颈7椎体前移位直接修复术是近年来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有效方法。本课题紧紧围绕这一外科临床难题,按照申请人提出的“由下而上”即首先争取手内肌、手指屈伸功能恢复的治疗新策略,顺利进行了健侧颈7经椎体前路移位直接修复下干(C8T1)联合功能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肘伸指伸拇功能的新术式,共开展该术式130余例,并针对该术式进行了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包括动物实验模型、组织病理染色、神经显微解剖技术、高分辨率MRI神经成像技术以及计算机神经三维重建技术等方面,基本明确了颈7神经股束部的三维结构、功能特点及可分离长度,掌握了臂丛根性损伤的核磁共振特点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初步建立了中山医一附院臂丛损伤病理分型,对患者的初步临床随访达到了预期结果,相关结果研究结果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多次做专题发言并以论文形式发表在核心杂志上。 关键词臂丛;根性撕脱伤;健侧颈7移位;股薄肌;神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