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30470621,30670751)研究的重要发现与不足,本项目以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为研究对象,采用MRI、MRS、fMRI、DTI等多模态的神经影像学方法和256导脑事件相关电位(ERP)结合的同步技术,通过纵向多组对照设计并结合药物治疗自身前后对照,来阐明PTSD 患者脑结构与功能损害的病理特征,建立基于fMRI和ERP相结合的PTSD患者脑结构、功能异常模式的定量描述,探讨其异常模式与个体心理和生物学易感素质、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疾病结局的关系,尝试建立PTSD的临床分型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分析的脑病理学标准,为进一步探讨发病机制提供有重要价值的科学信息。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neuroimaging;event-related potential;predisposition;
摘要本项目以经历精神创伤性事件后的急性、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为研究组,以经历同一精神创伤性事件的健康受试者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为对照组,采用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方法(包括MRI、MRS、fMRI、DTI)与256导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通过纵向多组对照设计并结合药物治疗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研究PTSD患者的脑结构与脑功能病理特征,尤其是丘脑在PTSD患者前额叶-杏仁核-海马神经环路假说中的地位与特征,以及探讨PTSD患者的认知心理特征、遗传特征、应激激素特征。通过四年的工作,完成了样本资料的全部收集(包括脱漏资料的补充),其中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的数据初步分析和处理已经完成并已经发表了部分论文。MRI和ERP结合评估的资料分析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正在和国内外相关专家协商解决和处理中。其他认知评估、遗传学评估、应激激素评估的资料处理和数据分析也正在进行。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初步分析,写作并投出标注本课题资助的SCI论文26篇;其中已经正式发表SCI论文22篇;清样1篇,接受3篇。受中华医学会委托,主持制定并出版中国首部创伤后应激障碍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标注本课题资助);主编出版《创伤后应激障碍》专著1部(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八年制医学生教材《精神病学》并负责应激相关障碍一章编写(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应用本课题发表的论文参与报奖,四年来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第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第二)、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第二)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第二)共四项。组织和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初步的研究结果分析主要有四点发现第一,前额叶异常有可能是PTSD的内表型特点之一;第二,丘脑在PTSD的神经环路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第三,精神创伤对HPA轴有肯定的影响;第四,多模态的神经影像学技术有可能建立精神疾病如PTSD的诊断指标。研究经费通过财务审计,符合要求。研究中的困难期待后续课题进一步的支持中得到解决。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影像学;事件相关电位;易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