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茱萸、杜仲等生态经济型中药材树种为例,利用热扩散液流技术(TDP)测定得到的树木蒸腾连续性数据(数据采集时间步长10分钟;周期2-3年),结合土壤水分与叶面积指数、树高树茎以及同步观测得到的微气象要素等实测数据,比较分析黄河小浪底库区退耕还林工程区上述中药树种不同密度条件下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并采用分形理论,分析山茱萸与杜仲蒸腾强度的分形特征,定量揭示蒸腾耗水内在变化规律及其复杂性,
以30年生山茱萸、10年生杜仲为例,2005及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期间,利用热扩散液流法测定得到的蒸腾速率(TR),结合同步观测得到的微气象参数,分析了黄河小浪底退耕还林工程区中药树种耗水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并采用分形理论,分析了TR的分形特征及可预报性,定量揭示了TR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其复杂性,为试验区所在地发展中药树种提供必要的水分生态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了中药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等理论内容以及分形理论在林业科学及气象学的应用研究内容。主要结果表明山茱萸人工林及杜仲人工林的TR均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变化特征,总体趋势为4-5月逐渐升高、6月左右达到高峰值、7月后逐渐降低;TR与冠层太阳总辐射(Ra),空气温度及湿度、风速等微气象要素有很好的复相关性(α=0.01),比较偏相关系数表明,各月影响TR的最主要微气象因子是Ra;除4月份外,各月降雨总量与TR总量大于或接近于1.0;山茱萸及杜仲人工林TR具有分形特征及可预报性。尽管不同年份同一树种TR在数量上或外表变化规律上存在差异,但在相同延滞时间条件下,分形维数差异极小,故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性不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