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西藏白垩纪海洋群集绝灭后的生物复苏
  • 项目名称:西藏白垩纪海洋群集绝灭后的生物复苏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9872003
  • 申请代码:D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1999-01-01-2001-12-01
  • 项目负责人:万晓樵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批准年度:1998
中文摘要:

在西藏南部,利用微体化石作为信息载体分析过去环境变化,认识地质历史中生命绝灭与复苏及环境恶化后的恢复机制。确定了事件地层的微体化石分带及其绝对年龄;分析得出,赛诺曼/土仑期界线附近暗色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高达.7%;在42万年的时间内,占生物总量28%的种灭绝;碳稳定同位素发生了2.7%的正向偏移;其它地化记录亦吾现异常。据此认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海出现由全球海平面上升引发的缺氧事件,其后生物复苏速率慢于绝灭速率。发现在缺氧沉积物之上分布着一套富含浮游有孔虫的海相深水红色钙质岩层,它不仅分布于西藏南部,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同时代地层也有发现,推测在白垩纪中期缺氧事件后出现超常状态的生命复苏及海水溶解氧偏高时期。

结论摘要:

在西藏南部,利用微体化石作为学习信息载体分析过去环境变化,认识地质历史中生命绝灭与复苏及环境恶化后的恢复机制。确定了事件地层的微体化石分带及其绝对年龄;分析得出,赛诺曼/土仑期界线附近暗色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高达1。7%;在42万年的时间内,占生物总量28%的种灭绝;碳稳定同位素发生了2。7%的正向偏移;其它地化记录亦呈现异常。据此认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海出现由全球海平面上升引发的缺氧事件,其后生物复苏速率慢于绝灭速率。发现在缺氧沉积物之上分布着一套富含浮游由孔虫的海相深水红色钙质岩层,它不仅分布于西藏南部,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同时代地层也有发现,推测在白垩纪中在西藏南部,利用微体化石作为学习信息载体分析过去环境变化,认识地质历史中生命绝灭期缺氧事件后出现超常状态的生物复苏及海水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7 会议论文 4 获奖 2 著作 1
万晓樵的项目
期刊论文 17 会议论文 4 获奖 2 著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