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动静载荷综合作用下的诱冲关键层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动静载荷综合作用下的诱冲关键层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104150
  • 申请代码:E04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牟宗龙
  • 依托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监测预警准确率低和解危措施缺乏针对性是煤矿冲击矿压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开采煤体往往同时受到静载与动载的综合影响,顶板对煤体的影响在岩层层位上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认为的低位老顶岩层范围,高位岩层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故正确认识和确定诱发冲击矿压灾害的主要岩层,即诱冲关键层,是提高预警准确率和解危措施有效性的关键。以行业需求和学科前沿为导向,项目拟研究5个方面内容,解决4个关键科学问题,达到3个研究目标。从力学机理上探讨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破断步距、来压强度、震源能级及震动波传播衰减规律,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确定煤体冲击破坏的动静载对应关系,考虑动静载荷综合作用划分冲击危险等级,从层位、岩性、厚度、强度和震动能量等方面分析顶板型冲击矿压的主要影响岩层及其判别方法,确定诱发冲击的关键岩层,提出冲击危险的煤体静应力监测与顶板震动监测相结合的动静载组合监测技术指标,为预测和弱化控制冲击灾害提供支持。

结论摘要:

冲击矿压机理一直是采矿及岩石力学领域研究的焦点且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中,由顶板岩层诱发的冲击矿压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对顶板活动及对矿震动载的监测及防治难度大,因此顶板型冲击矿压是目前困扰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本课题在顶板岩层诱发冲击矿压机理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从煤岩体实际所受的地质及开采环境入手,分析了开采过程中岩层运动及破断规律,提出了“O-X-F-T”覆岩演化模型,合理解释了开采过程中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覆岩结构运动逐步强烈、冲击危险性逐步增加的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对覆岩结构不同形态的形成过程、覆岩结构特征、覆岩结构失稳条件、以及对煤岩体的应力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本课题全面考虑了静载应力及动载应力对煤岩体应力状态及冲击危险状态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研究,直观再现了在静载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动载的提高,巷道煤岩破坏程度逐步增加的现象;理论分析了顶板-煤体组合系统的能量演化过程及冲击失稳条件,得到了顶板静载作用下对煤体冲击的本质影响特性;并采用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动静载组合关系对煤体的应力状态影响规律,即在动静载之和一定的条件下,高静载+低动载组合相比低静载+高动载组合更易引起冲击,为了维护巷道围岩稳定,研究了不同支护方式下,动、静载对围岩的破坏影响程度,发现当震动能量在10E6J级别左右时,采用锚网索+帮部锚索加强支护,巷道围岩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但随着矿震能量的增加,当震动能量超过10E7J时,已不能维持巷道围岩的稳定,此时需要配合使用更高强度的支护方式,如“O”型棚、门式液压支架等全断面支护方式。围绕本课题研究主题,分析了诱冲关键层对煤体冲击影响的作用机理,对上覆不同层位岩层、即主关键层和亚关键层的结构特征及失稳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关键层主动与被动失稳对冲击的不同影响程度,确定了被动失稳关键层将对冲击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同时在关键层失稳过程中,产生的矿震动载传递到煤体,将引起动静载叠加,在满足动静载组合临界条件时将引起煤体冲击破坏,该研究结果具有理论和现场冲击灾害防治指导意义,即,可通过分析地质和开采条件,或通过微震监测覆岩矿震活动规律,提前确定诱冲关键层,通过采取诱冲关键层预裂等措施,可降低冲击矿压危险。本课题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专利、专著、软件著作权等形式得到公开发表,在同行中得以交流,衍生的技术成果在现场实践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2
  • 1
  • 4
  • 0
  • 2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60 会议论文 5 著作 1
期刊论文 32 会议论文 1 获奖 3 著作 1
牟宗龙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