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区位差异的城市社区服务设施空间组织模式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 项目名称:基于区位差异的城市社区服务设施空间组织模式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108147
  • 申请代码:E08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徐晓燕
  • 依托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近年来城市快速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社区服务设施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突出表现在城市外围等特殊区位,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质量。现行居住区规划采用"配套"模式,人口规模与服务设施数量呈对应关系,忽略了区位条件的差异。我们认为,作为空间结构对社区功能的适应,区位差异下社区服务设施的空间组织模式应予以优化。 基于此,本项目综合运用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研究方法,建立区位差异与社区服务设施空间组织模式的关联模型,为社区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式参考。具体内容包括通过调研比较研究区位差异下社区服务设施供需特征变化,利用空间行为感知分析得出设施在数量、时空制约、满意度等方面的量化比较结果。对社区服务设施的空间结构进行类型学抽象与归纳,分析不同形态类型下的区位适应性。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建立"区位差异- - 社区服务设施空间模式"梯度关联模型。

结论摘要:

住区服务设施对居民日常生活便利性影响很大。本项目针对不同区位条件下住区设施的供需特征进行研究,寻找并建立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社区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本研究针对合肥市展开,通过实证研究首次提出了在供求关系作用下住区设施随区位环境产生的相应变化,印证了住区设施与周边设施了互补性关系。研究中通过运用GIS核密度方法,对住区商业服务设施可接近性(CRAI)进行评价;首次直观描述了不同区位居民使用设施的时间集聚与空间集聚特征。运用空间句法模型比较研究了不同时期住区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差异;通过人流特征参数的比较揭示了设施空间布局与可达性的内在联系。具体研究了特殊区位环境下(城市边缘拆迁安置型住区)服务设施的供需特征及满意度。结合以上成果,尝试通过梯度模型建立区位差异与社区服务设施空间结构的关联。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5 会议论文 4 著作 2
徐晓燕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