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恶性疟原虫分泌性新抗原的鉴定及其引起免疫效应的研究
  • 项目名称:恶性疟原虫分泌性新抗原的鉴定及其引起免疫效应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1268
  • 申请代码:H19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张峰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疟疾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其病原体疟原虫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仍需要进一步阐明。研究表明,寄生虫分泌性蛋白和表面结合蛋白在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可被寄生虫用以对抗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而目前疟原虫分泌性蛋白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仍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恶性疟原虫3D7株全部分泌性蛋白,通过PCR扩增出目的序列,构建GST融合质粒,进行原核表达,以疫区病人血清与之进行反应,筛选抗原性强的蛋白,纯化后可研究其对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或淋巴细胞)的作用。目前我们已完成疟原虫分泌性蛋白筛选,构建近三百个融合质粒,并成功表达一百多个,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研究,可筛选到抗原性较强的疟原虫蛋白,并探究其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使人们更深入了解疟原虫影响免疫系统的机制,为疟疾疫苗候选抗原的选择提供较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及指导意义。

结论摘要:

疟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发疟疾血清学诊断新技术是当前疟疾应用研究的重点,在当前疟疾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迄今疟疾快速血清学诊断技术均采用HRP-II疟原虫抗原,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仍然是限制其扩大应用的原因。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找新的诊断抗原。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出恶性疟原虫3D7 株全部分泌性蛋白,通过PCR 扩增出目的序列,构建GST 融合质粒,进行原核表达,以疫区病人血清与之进行反应,筛选抗原性强的蛋白。通过本研究,我们构建了252个GST-疟原虫分泌性蛋白(简称为“GST-PfSP”)的融合质粒,成功表达168个GST-PfSP融合蛋白,其中145个纯化的GST-PfSP融合蛋白包被在96孔板中,以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分析。采集了云南恶性疟疾病人的血清样本,根据采血时的原虫率分为高、中、低原虫率3组,即高组原虫率>1000原虫/100WBC、中组>500-1000原虫/100WBC、低组>100-500原虫/100WBC。每组采用3个病人的血清混合,并对这145个蛋白进行初筛,以正常人的血清作为照,值高于对照血清2倍的定为阳性。在145个GST-PfSP蛋白中,18个呈阳性反应。在此基础上,采用了17份病人血清(包括原虫率高、中、低),对这18个蛋白进行进一步筛选,共筛选到高阳性率的4个蛋白。这些蛋白的获得为研发新型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提供候选抗原分子。

相关项目
张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