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大型浅水湖泊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的演替与驱动机制分析以梁子湖为例
  • 项目名称:大型浅水湖泊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的演替与驱动机制分析以梁子湖为例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2105
  • 申请代码:D02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董旭辉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水生植被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特征之一,了解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演化,是理解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特征的必备条件,对其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水生植物死亡后残体可保存在沉积物中,是古湖沼学研究中重建历史水生植被的有效生物指标之一,然而在国内尚未系统开展该指标的研究工作。本研究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湖泊梁子湖,在评价该湖水生植物残体保存性和分布时空差异的基础上,利用植物残体和沉积硅藻来重建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种群变化;结合湖泊沉积物环境代用多指标和流域历史环境数据,揭示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重点探讨营养盐胁迫下水生植被的响应特征与机制,为该湖的水生植被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将为开展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古生态研究提供新的指标手段,对富营养湖泊的生态修复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结论摘要:

水生植被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特征之一,了解其群落历史演化特征,对生态退化湖泊的修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项研究通过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湖泊梁子湖,开展了多沉积指标分析(硅藻、植物大化石、枝角类、地球化学等),利用沉积硅藻、枝角类和植物残体来重建了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种群变化,经历了约1800s-1940s(自然发育期)、1940-1960s(恢复期)、1960-1990s(显著上升期)、1990-2000初(衰退期)、2000s的水生植被逐渐恢复期。结合历史记载的流域数据(气候数据、人类活动数据)及环境代用多指标,揭示了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的演替主要受到了洪水的影响。通过与1950年以来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监测数据的对比,表明沉积硅藻和枝角类较好地反映了历史水生植被的信息。然而,研究发现水生植物大化石在梁子湖沉积物中浓度非常低,目前仍然无法提取有效信息。尽管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已经发明了大口径的沉积物采样器来增大样品量,但就植物大化石在重建水生植被信息的有效性上,仍需开展更多的工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3
董旭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