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DOR-β-arrestin1-Bcl-2/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其湿热证的实质研究
  • 项目名称:DOR-β-arrestin1-Bcl-2/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其湿热证的实质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944
  • 申请代码:H29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范恒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 是一种以肠道免疫功能紊乱为主的炎症性肠病,T细胞功能失调在UC的免疫病理中居于核心环节,而T细胞凋亡缺陷扮演着中心角色,抗凋亡蛋白Bcl-2的过度表达使T细胞的生存时间延长并持续活化,参与了UC发病,而DOR通过β-arrestin1影响CD4+T细胞的生存和凋亡,并与NF-κB共同调控淋巴细胞的凋亡,最终导致UC的发生。蛋白质飞行质谱(SELDI)能从整体水平上检测正常或某种疾病时特有蛋白质的表达,与中医辨证论治都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疾病,故利用SELDI开展与湿热证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本课题通过采用免疫组化、EMSA、RT-PCR半定量等方法,研究UC的DOR-β-arrestin1-Bcl-2/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其清热燥湿凉血法治疗作用,并通过研究湿热型UC差异蛋白质,绘制出蛋白质图谱,深入揭示UC的发病机制和湿热证的实质,为临床诊治UC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在复方苦参汤等多种药物治疗前后,DOR、β-arrestin1、Bcl-2的表达水平,研究UC 的发生机制和清热燥湿凉血法(复方苦参汤)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UC模型后,用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美沙拉嗪等药物进行治疗后,取大鼠结肠和脾脏组织分别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和脾脏组织中DOR、β-arrestin1、Bcl-2的表达, 同时,通过双向聚丙烯凝胶电泳(2-D PAGE)及MALDI-TOF-MS质谱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全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在模型组中 DOR、β-arrestin1、Bcl-2表达增加,经过药物治疗后,三者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DOR-β-arrestin1-Bcl-2/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UC大鼠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而清热燥湿凉血法(复方苦参汤)可能是通过该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来达到治疗作用的。同时,通过双向聚丙烯凝胶电泳(2-D PAGE)及MALDI-TOF-MS质谱分析等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选择其中20个有较大差异表达蛋白点(图3),通过质谱分析鉴发现4个UC湿热内蕴证表达上调的蛋白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血清淀粉蛋白P(Serum amyloid)、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pithelial-cadherin)、触珠蛋白(Haptoglobin);5个表达下调的蛋白al-酸性糖蛋白(Orosomucoid)、免疫球蛋白κ链C区(Ig kappa chain C region)、玻连蛋白(Vitronectin)、前列腺素-H2D-异构酶(Prostaglandin-H2D-isomerase)、AMBP蛋白(AMBP protein)。这些蛋白可能成为分析中药有效治疗UC时的靶蛋白,以及UC湿热内蕴证的实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1 会议论文 1 获奖 3 著作 2
范恒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