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侧柏炭凉血止血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侧柏炭凉血止血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3547
  • 申请代码:H28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丁安伟
  • 依托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侧柏炭为中医临床常用凉血止血药,但现有研究结果尚未全面解决侧柏炭凉血止血的效应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等科学问题。基于中医止血理论和辨证用药特点及侧柏炭凉血止血临床实践,结合前期工作基础,提出工作假说侧柏炭活性部位/成分(群)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发热过程特征指标及血液系统中相关凉血止血关键因子而作用于凉血止血过程的多个环节,从而实现其凉血止血作用。本项目选择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凉血止血效应生物学指标,应用生物导向分离技术研究侧柏炭凉血止血的活性物质,寻找侧柏炭凉血止血物质基础-效应相关性。继之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及色谱联用技术,探索侧柏炭对血热出血模型动物凉血止血各环节的作用过程、代谢组学特征指标等影响,分析其量-效关系,以期在整体、组织、细胞及分子等层次上揭示侧柏炭凉血止血的作用机制,为侧柏炭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进行其它中药炭药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结论摘要:

侧柏炭为中医临床常用凉血止血药,但现有研究结果尚未全面解决侧柏炭凉血止血的效应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等科学问题。基于中医止血理论和辨证用药特点及侧柏炭凉血止血临床实践,结合前期工作基础,提出假说侧柏炭活性部位/成分(群)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发热过程特征指标及血液系统中关键因子而作用于多个环节,从而实现其凉血止血作用。本研究建立了皮下注射干酵母联合5%乙醇造成损伤的、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大鼠血热出血模型。侧柏炭给药后,通过降低RBC、HGB、HCT、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改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纠正血液粘稠度增加带来的一系列指标偏离;通过缩短PT、TT和APTT、降低FIB含量,影响因子Ⅻa启动的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Ⅲ的释放而启动的外源性凝血途径以及因子Ⅹ被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共同凝血途径,改善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凝血功能障碍;通过降低PLT、PCT、MPV和PDW,作用于血小板系统,纠正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异常;对以肺间质出血、间隔充血、肺泡壁增厚和炎细胞浸润为主的肺组织损伤,以及以粘膜损伤为主的胃组织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采用干酵母结合无水乙醇复制大鼠血热出血模型,利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及侧柏炭给药组大鼠血浆代谢产物,结合PCA及OPLS-DA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11个与10个代谢物与血热出血证有关,分别有16个与11个代谢物与侧柏炭的止血作用有关,其作用可能与磷脂代谢与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通过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小板系统以及肺胃损伤的影响结合对LPS致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MDA、NO、SOD等指标的测定,对侧柏炭的凉血止血活性部位进行了筛选,结果发现乙酸乙酯部位为其活性部位,并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出17个化学成分,其中大部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又筛选出CBT-3(75%乙醇洗脱部位)为其活性成分群,乙酸乙酯部位中的主要化合物杨梅素、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均集中于此。有效成分群UPLC指纹图谱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亦证明,CBT-3中包含杨梅素、槲皮素、芹菜素、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在内的多个化合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采用柱层析法从有效部位中剔除上述黄酮类化合物,并将剔除前后的药效作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丁安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