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开展基于土地生态安全的青南高原藏区土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点(结古镇、大武镇等为代表的小尺度区域)-带(214国道等为代表的廊道)- - 面相结合,野外观测、试验与模拟研究相结合,通过分析近20年土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格局,梳理研究区主要的土地生态问题及其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数理评价模型和空间评价模型,确定安全等级标准,识别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模式,对于低于安全标准的区域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设计,得到生态安全条件下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方案,为高原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LUCC;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The southern Qinghai Plateau;PSR model
2000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首次在我国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区域生态安全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安全为主体,而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最主要自然资源之一。青南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的发源地。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退化等问题突出。土地的退化不仅影响高原本身的发展和生态安全,而且影响江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现在高原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生态安全事关高原经济社会持续的大局。课题组通过野外调查、现场测定和采样、室内实验和数据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等途径,厘清了研究区土地生态环境背景,并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高原的LUCC数据,对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不仅验证了LUCC模型的有效性,揭示了人类活动对高寒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基于PSR构建了高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综合模型,把高原土地安全级别划分为五个等级,即恶化级、风险级、敏感级、较安全级、安全级。以高原117个乡镇为评价单元,以ARCGIS软件为平台,将评价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在图中显示。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从东往西、从东南向西北降低;此外,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处于风险级的大部分乡镇和安全级的各乡镇受气候影响较大,当然,前者受气候变化的负影响突出,而后者相对较好的气候使土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较完整、稳定;处于较安全级的各乡镇,大部分受到自然保护工程实施的影响,土地生态系统修恢和恢复较快,处于较好的状态。为实现“精明的保护”与“精明的增长”的有机统一,对低于安全标准的区域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设计。无论是“点”(城镇),还是“面”(处于风险级和敏感级的地区)都是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基础上进行的。对“点”的设计中,以结古镇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技术,对关键的生态过程进行垂直和水平分析,并整合为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安全格局,针对某一种生态过程和安全格局的具体要求,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与建议。而“面”的土地生态安全的设计中,耦合了主要土地覆被类型格局与生态功能区,由此界定了不同生态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