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ZnO表界面及其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项目名称:ZnO表界面及其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062010
  • 申请代码:E0208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甘国友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ZnO表界面性质决定了ZnO电学性能和应用领域,但ZnO的表面吸附、界面接触、晶界元素偏析和层结构等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项目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ZnO的表界面性质,包括第一,表面吸附过渡金属原子的类别、数量和位置,以使表面表现一定金属性。第二,计算Ni/ZnO接触体系的几何及电子结构,探讨Ni扩散及Cr掺杂对Ni/ZnO接触的导电特性的影响。第三,对ZnO 对称倾侧晶界进行研究,研究理想ZnO 晶界和Fe元素偏析的晶界势垒,讨论Fe元素偏析对ZnO晶界势垒结构的影响规律。第四,研究层结构ZnO陶瓷的晶界电子结构,考察不同元素掺杂的组分可对ZnO压敏陶瓷的非线性特性和漏电流的影响规律。第五,研究过渡族元素掺杂对ZnO陶瓷电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过渡族元素掺杂对ZnO电性能与电子能级及自旋特性的关联性并探索电导机理。

结论摘要:

本项目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ZnO的表界面性质并得出结果如下(1)从ZnO表面原子结构、电子结构两个方面研究了ZnO低指数的清洁表面及过渡元素吸附的静态微观结构,并得到ZnO表面吸附的一些有关数据,结果分析表明(a) 在Zn终止面,过渡元素原子易吸附在面心空位处,而在O终止面,则易吸附在O原子的顶位;Ni原子在ZnO极性面的吸附能最大,而Zn在几个高对称点的吸附能都为最小。(b) 从电子结构看到,ZnO(000-1)面的过渡元素吸附,使得表面态有所减少,吸附后的能带结构更接近ZnO体相能带结构;在ZnO的(0001)面,吸附使表面金属化特性更加明显。(c) ZnO(10-10)表面弛豫后,Zn原子向体内移动幅度明显,表面Zn-O二聚体发生扭曲,当该表面吸附Ti后空间电荷重新分布,表面形变减小,并使 ZnO(10-10)表面发生金属化转变。(d) ZnO(10-10)面因其是非极性的,在Ti原子吸附后,诱导表面产生间隙态,且是浅的施主态,使表面表现处带隙进一步减小,表面金属性得到明显的增强。(e) ZnO(11-20)面的电子结构与ZnO体内的极为相似,但Ti原子和O原子中间区域负电荷密度极高,Ti-O反映出较强的共价成键特性,且明显强于Zn-O键,因Ti外层电子向O转移有限,表层负电荷分布区域大,使表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特征。(2)本文计算并详细分析了Ni/ZnO接触体系的几何及电子结构,探讨了Ni扩散及Cr掺杂对Ni /ZnO接触的导电特性的影响,认为Ni或Cr因发生自旋分裂,从能带或自旋角度讲,都会对该体系的电导行为产生影响。(3)对ZnO[0001]/(-1-230)=7对称倾侧晶界进行了研究,发现理想的ZnO[0001]/(-1-230)=7晶界不能形成晶界势垒,但Fe元素的偏析有助于势垒的形成。(4)研究了层结构ZnO陶瓷的晶界电子结构,发现不同元素掺杂的组分制成层结构ZnO压敏陶瓷时,由于非对称的晶界势垒的形成,可提高其非线性特性,降低漏电流。(5)通过对过渡族元素掺杂对ZnO陶瓷电性能影响研究,我们发现,过渡族元素掺杂对ZnO电性能的影响,不仅与电子的能级有关,也与其自旋特性紧密相连,即电导过程还包括自旋相关散射和自旋相关跳跃电导两个机理。 以上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达到了本项目预期的目标,并为提高ZnO陶瓷制备技术提供了较为详细理论。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2
  • 2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8 会议论文 2 获奖 6
甘国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