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大豆属(豆科)的分类修订
  • 项目名称:大豆属(豆科)的分类修订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0179
  • 申请代码:C02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朱相云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应用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及植物地理学等综合手段和方法,广泛吸纳现有研究资料,开展大豆属的分类学修订研究工作。以研究大豆复合体(含3种)和澎湖大豆复合体(含6种)为突破口,揭示二复合体关键性状的变异规律,结合属内其他分类群的地理分布信息,探讨大豆属的起源。拟重点解决(1)、大豆复合体和澎湖大豆复合体的分类学问题;(2)、大豆属属下等级的划分及其系统演化关系;(3)、确定蟧豆(野生大豆)在我国的野生分布状况;(4)、完成大豆属的分类学修订工作。其意义在于1)、大豆属是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族植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类群之一,该属系统分类学问题的解决,对于探讨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族的系统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大豆属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人类作物资源的重要种类。该项目的开展,有助于重新认识和全面了解世界大豆属,特别是了解和掌握蟧豆的种质资源;3)、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开发新的资源植物。

结论摘要:

自2010年获批《大豆属(豆科)的分类学修订》项目以来,申请人及其项目组成员通过研究蜡叶标本、开展野外考察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对世界大豆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特别在研究蜡叶标本的基础上,以已收集的标本纪录信息为出发点,对中国大豆属的野生资源进行了详实的调查研究,通过与境外专家合作,完成了国外类群的调查工作。初步研究表明中国大豆属野生资源岌岌可危,亟待保护,野生种质资源丢失非常严重,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项目应用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及植物地理学等综合手段和方法,完成了世界大豆属的分类学修订研究工作,重点解决了大豆复合体和澎湖大豆复合体的物种生物学问题,认为前者含2种,后者含2种,世界大豆属应含15种(归并了8个种及种下类群)的新观点,综合资料支持大豆属属下划分二亚属的观点,为大豆野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在实施该项目的同时,完成了“Flora of China”(豆科)第10卷中棘豆属(133种)、雀儿豆属(7种)、旱雀儿豆属(2种)及铃铛刺属(1种)等143种的编研工作;应用综合资料,完成了世界黑山豆属(豆科)的分类学修订工作,认为该属含8种、2亚种和1变种,其中,提出2新组合,归并了4个异名,并首次报道了该属3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完成了叶表皮特征在世界土圝儿属和旋花豆属(豆科)分类学中的应用工作,认为前者属内亚属的划分尚不合理,同时支持二属属于独立属的分类学观点;完成了花粉形态在世界甘草属(豆科)研究中的分类学意义的论文及其名实考证工作,认为Meristropis Fisch. & C. A. Mey.属应与甘草属合并,并确认甘草属不宜划分属下等级的观点,为保证其命名的稳定性,建议保留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in,废弃Sophora lupinoides L.名称;为了拓宽研究范围,完成了近缘科(虎耳草科)世界钻地风属和冠盖藤属(虎耳草科)分类学修订工作,支持该2属为独立属的观点,前者包括7个种和5个变种,后者包括2个种;通过国内合作,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植物志》(中文版)中违反《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问题,对1,195个属、种和种下类群学名的拼写错误进行了纠正,它们主要包括9种类型(1)属名拼写;(2)错误加词;(3)含有-colus问题;(4)拼写错误;(5)含音符错误等9种错误。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8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朱相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