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饥饿胁迫下龙眼乙烯和H2O2信号发生及其在脱落调节上的互作
  • 项目名称:饥饿胁迫下龙眼乙烯和H2O2信号发生及其在脱落调节上的互作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1919
  • 申请代码:C1501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黄旭明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项目以龙眼为研究试材,研究饥饿胁迫下,果实各组织和果柄离区的糖含量和组分变化,分析其糖和能量代谢变化特点,揭示H2O2的发生机制,H2O2和乙烯发生的时空变化;探索H2O2对果柄离层活动的调节机制,分析其发生与乙烯合成系统、乙烯响应机制表达、IAA含量、离层细胞壁水解酶(cellulase等)活性变化的关系,结合乙烯抑制剂、H2O2清除剂、外源乙烯和H2O2发生剂单独或配合等处理的药理学手段,探明H2O2与乙烯信号途径的互作方式;揭示饥饿胁迫下,果实的存在对离层活动的影响,比较去果和留果的果柄离层对饥饿胁迫响应差异,探索果实感受饥饿胁迫信号分子的发生和向离层的转移的可能性。通过本项目研究,构建饥饿胁迫引发果实脱落的信号调节机制,丰富落果调控机制的理论知识,为保果或疏果新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许多果树需采取保果技术以减少落果,保证产量;也有的果实需疏果才能保证品质的形成。因此,探索果实脱落调控机制对高效保果/疏果技术形成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利用环剥+去叶处理或离树处理中断果实碳素营养供应,引发果实饥饿胁迫,可在7d内引发全部果实脱落。本项目利用此实验系统分析饥饿胁迫诱导果实脱落的信号机制,重点探明活性氧(ROS)、乙烯、IAA等信号分子在调控离层活动的角色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剥+去叶处理导致1d内果实和果柄可溶性糖显著下降,同时也使果实能荷显著降低。离层的分离涉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及胞间层瓦解细胞分离。饥饿胁迫处理通过上调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导致了离层细胞外ROS短暂爆发。随后ROS的消失可能与POD、CAT和SOD活性的上升有关。用ROS清除剂DMTU处理,可显著抑制脱落发生,表明ROS参与了脱落的启动。本研究表明,饥饿胁迫处理后1-2d产生的ROS主要分布于质外体细胞壁中,而4d在线粒体中有分布,表明ROS可能参与了离层活动中细胞壁修饰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饥饿胁迫诱导乙烯显著上升,但晚于ROS的爆发。外源乙烯可完全消除DMTU对脱落和纤维素酶的抑制,而ROS发生剂百草枯(MV)并不能完全消除硫代硫酸银(STS)对脱落和离层纤维素酶的抑制效应,显示乙烯对脱落的调控可能发生在ROS的下游。去除感受饥饿胁迫的果实反而加快脱落过程,显示启动离层活动的信号并非来自果实;去除对照果实也快速启动离层活动,显示果实提供了抑制离层活动的信号。而在饥饿胁迫下,这一信号减弱。进一步发现IAA是抑制离层活动的信号。饥饿胁迫下,果实、果柄IAA含量及IAA输出能力均显著下降,而IAA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果柄中与IAA极性运输有关的质膜H+-ATPase(质子泵)和Ca2+-ATPase(钙泵)活性明显下降。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饥饿胁迫诱发果实脱落的机理模式一方面,饥饿胁迫诱发了离层细胞ROS积累,促进乙烯产生,启动离层皮层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壁松弛瓦解,进而导致离层组织分离;另一方面,饥饿胁迫导致果实中抑制脱落的IAA合成减弱,促进IAA氧化酶活性,同时降低了果实IAA极性运输能力,导致离层对乙烯敏感性增加,进而导致脱落发生。本研究丰富了果实脱落调控生理机制的认识,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同时,构建了促进荔枝坐果的营养调控专利配方,克服了‘妃子笑’花而不实的问题。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1
  • 1
  • 1
  • 0
  • 0
相关项目
黄旭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