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人类工业活动极少,其大气环境代表了全球偏远地区的背景值。位于高原中南部的纳木错流域具有多环境介质(冰川和湖泊沉积等)和便利的后勤保障,是一个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本项目拟通过纳木错大气中Hg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连续监测,认识纳木错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现状;通过多支冰芯和湖泊沉积记录的综合集成分析,高分辨率重建十年至百年尺度大气Hg和Pb等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变化的时间序列;利用Pb同位素丰度比的现状和变化历史,识别多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的不同来源并量化其贡献大小,进而评估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大气环境的影响。同时本项目给出的工业革命以来大气重金属污染的变化过程,将是南、北极地区的重金属时间变化序列对比研究的衔接点。
Heavy metals;Atmospheric Environment;Ice Core;Lake Sediment Core;Tibetan Plateau
青藏高原的人类工业活动极少,其大气环境代表了全球偏远地区的背景值。本项目以青藏高原内陆纳木错流域为重点区域,并在青藏高原其他区域及毗邻地区开展了各类环境介质(大气、雪冰、河流、湖泊、鱼体)中重金属(Hg和Pb等)的观测研究,目标是认识青藏高原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高原多支冰芯和湖泊沉积记录重建数百年来大气Hg和Pb等重金属及其同位素的变化历史和空间差异,评估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大气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总体上根据研究计划来执行,并拓展了部分研究内容,已在国内外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论文44篇),专著1部。本项目培养杰青1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4名;其中3名研究骨干由助研提升为副研。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中国西部雪坑和台站降水汞的分析,揭示了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大气汞沉降的时空特征,即呈现“北高南低”和“冬高夏低”的时空特征,大气汞沉降与大气颗粒物有密切的关系,这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差异;我国西部汞沉降通量与全球偏远地区一致。(2)纳木错降水化学主要受陆源气溶胶主导,降水中重金属的浓度水平与世界上其它背景站点接近。(3)纳木错大气气态总汞(TGM)浓度极低,该地区可以作为全球尺度大气汞背景区;TGM季节变化表现为“冬低夏高”,与北半球多数站点的“冬高夏低”变化不同;其日变化为早晨出现峰值,与O3变化关系不密切;纳木错TGM可能受到湖泊汞释放的影响。(4)纳木错湖以大气干湿沉降汞来源为主,河流补给汞为辅,汞输入量大于释放量。(5)青藏高原鱼体中汞的富集效应非常显著,部分鱼体中MeHg的含量超过了美国环保局(USEPA)设定的鱼体组织残留标准,这一高汞富集水平主要是由于其极低生长率和较长的寿命所致。(6)青藏高原冰芯和湖芯记录揭示了过去500年来大气汞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汞急剧升高,与亚洲区域Hg的排放密切相关。总体上,现代汞的沉降速率是工业革命前背景值的2-3倍;运用二元汞同位素的混合模型估算,1950s以来湖芯所记录的汞元素来源于人类活动排放分别占64.6%(尼泊尔Gokyo湖)和46.8%(纳木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