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好道德即好生意"。企业领导也愈发强烈地认识到合伦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本研究认为在管理者道德或不道德行为之前发生着看不见的决策过程,为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企业需了解管理者面临伦理问题时如何决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可采取何种措施来提升他们的决策质量。本研究认为只有当管理者感知到伦理问题时才会开启伦理决策的思维模式。不是所有问题都会被贴上伦理问题的标签,管理者会基于一定的道德强度来判断。企业伦理氛围会影响其成员的感知和行为。本研究试图将道德强度、企业伦理氛围与伦理感知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中,实证分析三者间的作用机理、影响路径和关系模式等理论问题。道德强度可能直接作用伦理感知,也可能受伦理氛围的调节作用。而且该感知过程还可能因为决策者的价值观、年龄、性别、职位、企业所有制特征等因素的调节作用而发生强弱变动,甚至可能会改变原先关系的方向。
Ethical decision making;Ethical perception;Ethical work climate;Moral intensity;Ethical ideology
企业“去人则止”,鼓励管理者道德行为,提升雇佣伦理有助于企业的成功和长期生存。当管理者面对具体问题时,其伦理感知(EP: ethical perception)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自立项以来,主要工作如下研究者在国内首次详细梳理西方伦理决策(ethical decision making)研究现状,进而对比中美两国在商业人员伦理决策上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构建了跨国公司应对伦理冲突的初步框架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与策略。研究者从伦理视角回顾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脉络,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提出企业的应对措施。此外,研究者修订了美国人力资源协会的工具,展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雇佣伦理的调查,形成报告。研究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提出企业应预防、控制员工不道德行为的风险。研究者阐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伦理风险与提升伦理决策能力的策略。研究者认为管理者的伦理感知受到其伦理观念(EI: ethical ideology)的制约,在国内首次回顾了伦理观的研究进展与不足,修订测量工具,验证其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比较学生样本的差异。研究者认为所要决策问题的道德强度(MI: moral intensity)直接影响管理者的伦理感知。在国内首次回顾了商业决策视角的道德强度研究现状。在项目获资助之前,已使用Singhapakdi et al.,(1996)的工具调查,得到三维的精简结构,实证中确实发现感知的结果总量(MC: magnitude of consequence)、社会一致性(SC: social consensus)的显著效果,这与国外学者的结论基本一致。但是,感知亲近性(PX: proximity)的维度影响却不那么显著,未来值得进一步检验。组织的伦理氛围(EWC: ethical work climate)是伦理感知的心理背景,研究者在国内首次较为全面概况国外的研究现状,修订26题项的量表,调查了EWC与EP、EWC与员工越轨行为(DB: deviant behavior),数据正在处理中。总体而言,本课题详细论述MI、EWC、EI与EP等变量,修订了相关量表,获得一定范围的研究数据,实证了部分结论。但未来还存在进一步探索的空间首先,应进一步总结研究结果。其次,更大范围内验证国外学者开发的量表。最后,普遍调查中国企业雇佣伦理数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