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稻米品质形成过程的激素调控作用与机理,人们知之甚少。该项目通过基因型间、同一基因型穗上不同粒位的比较及化学调控等方法,阐明了内源激素(细胞分裂素、吲哚-3-乙酸、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多胺)对胚乳发育、籽粒充实和稻米品质形成的调控作用;明确了灌浆各期有利于稻米品质形成的各激素含量与激素之间的比例;揭示了内源激素对稻米品质形成的调控机理,即在胚乳发育的早期(细胞数增殖期),内源激素通过调控RNA和mRNA水平,实现对胚乳细胞发育和蛋白质的调控;在胚乳细胞充实期,内源激素则主要通过调节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 (蔗糖合成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实现对胚乳充实和稻米品质形成的调控。提出了"通过调控激素信号调节籽粒生理活性(核糖核酸水平、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等)、通过调节籽粒生理活性促进优质米形成、优质高产协调发展"的调控途径,建立了以"实地因种养分管理技术、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等为关键技术的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论文12篇; "稻米品质形成机理与栽培调控技术"研究成果于 200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英文主题词Rice; Endogenous hormones; Formation of grain quality; Regulation mechanism; Cultivation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