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异质的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学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异质的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学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000197
  • 申请代码:C0305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高猛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植物的空间分布是植物群落中多种生态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揭示植物群落动态以及背后的生态学机制的关键,并已经成为植物生态学和空间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空间统计学方法是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最常用研究方法。然而,由于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往往具有一定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使得传统的空间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植物空间分布格局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本项目提出一种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异质性的检验方法,以及基于小波分析的异质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分解方法,解决具有异质性的植物空间格局分析的难题,属于空间统计学在植物生态学应用的中重要发展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之上,以莱州湾南岸湿地典型植被(柽柳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柽柳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了影响柽柳空间分布格局的生态学机制,为莱州湾南岸湿地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结论摘要:

植物的空间分布是植物群落中多种生态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揭示植物群落动态以及背后的生态学机制的关键。空间统计学是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最常用方法。传统的空间统计学方法主要通过对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和统计检验,进而识别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的类型。本项目从方法和应用两个方面研究了空间统计在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中的应用。首先,建立了点到点型临体距离概率分布模型,提出了估计点格局的空间聚集度、分形维数新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估计植物密度,识别植物的生境特征。该研究属于空间统计学方法研究的新进展,对于生态学调查和数据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次,以莱州湾南岸典型海岸带湿地(昌邑柽柳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空间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柽柳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建设堤坝和卤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和植被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减弱,海陆空间梯度消失。同时,持续的卤水开采会造成湿地干旱及植被的二次演替。该研究揭示了人类活动影响下,海岸带湿地土壤和植被演化的一般规律和过程,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1 会议论文 3
高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