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世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经济快速发展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尤其剧烈。本课题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植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馆藏标本数据收集与处理、野外路线、样地和市场等调查、遥感与GIS、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建立北部湾经济区植物多样性组成和分布信息数据库,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保护重点,刻画多样性丧失的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选择主要人类活动类型区设置监测样线和样方进行逐年回访调查,揭示植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途径及其流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生物多样性丧失途径形成与维持的驱动因素;综合不同时相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资料,分析经济区批准建设前后植物多样性丧失特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阐明当前植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因素及其协作机理,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支撑。研究结果可为广发展中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plant diversity;distribution pattern;loss;driving factor
北部湾经济区于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设、定位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即将面临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课题针对北部湾经济区植物多样性组成、空间分布及丧失特征与机理开展研究,以期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参考。课题执行4年来,按照当初的设计目标完成了以下工作并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1)通过收集馆藏标本数据和野外样点、线路调查有效数据共70919条,建立了北部湾经济区陆生维管束植物数据库,并据此分析了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包括种下等级在内,该区有维管束植物270科,1699属,6201种,其丰富度在空间上形成龙州弄岗保护区、龙州县中越边境石灰岩区、十万大山保护区、大明山保护区、天堂山保护区等5个自然分布中心和广西药用植物园1个迁地保护分布中心,其他区域物种密度低。(2)北部湾经济区植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森林类型的转换(天然林转变人工林,其他林型转变为桉树林)、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生境同质化、市场贸易导致的破坏等。(3)北部湾植物多样性丧失的特征表现为,大规模的原生森林破坏历史上已经完成,现有土地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能有限,森林类型转变的影响显著。综合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点、景观类型现状、景观多样性指数等,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可以为生态保护网络的建立提供科学参考。